寿光市密织乡村智能应急广播网 实现惠民声音“村村响”
近年来,寿光市充分发挥“村村响”工程的基层影响力,筑平台、建机制、强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将“村村响”工程打造成为惠民、利民、便民的民生工程,全市97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播音室,实现城乡应急广播全覆盖,搭建起为民服务新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打造“平时”宣传平台,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一是“三农”政策宣传平台。筛选农民最需要的“三农”政策制作成10分钟一集的系列节目定时播放,及时解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等政策;对即将实行的农业补贴、金融扶持等开展循环播放,确保惠民政策传递“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制作政策解读系列节目240集,政策宣传节目120期。二是法治教育宣讲平台。开设《每天学法5分钟》等专题栏目,邀请律师团队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例开展法律解读,用讲述法律故事的方式,以案释法,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截至目前,已录制法治音频600余期,播放1200余次。三是农业技术推广平台。依托融媒体中心特聘农业技术专家的资源优势,邀请农业专家做客直播间,进行农业新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讲解。针对不同蔬菜品种特点,定制不同专题栏目。如制作《稻田西红柿、甜瓜管理技巧》《孙家集黄瓜35种常见病害》等专题栏目,结合本地区土壤、天气等因素,针对西红柿叶霉病、甜瓜大斑病等病虫害,讲解防治技巧,让菜农足不出户学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截至目前,共制作农技推广及病虫害防治节目300余期。
二、做好“战时”应急平台,畅通信息传递“主渠道”
一是当好应急事件预报员。加强应急事件综合预警,指导基层群众做好准备、提前应对。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来临之前,围绕“风雨共担,齐心勒‘马’”等七大主题,“村村响”广播平台24小时不间断循环播出天气、水文以及台风期间应注意事项等预警防范信息830多篇次,为广大群众及时了解雨情、汛情等信息提供有利条件。二是当好应急政策宣传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强化政策宣传、舆论引导,每半小时1次循环滚动播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手册》《关于征集重点疫区来寿人员线索的通告》等通知公告,让群众足不出户就知晓防疫信息。同时,及时播出省局制作发布的《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专题栏目共计108期,将中央和省、市重要防控举措、全国疫情权威信息等内容传播到千家万户,让广大群众及时知晓,提高谣言鉴别力,提振防疫信心。三是当好应急行动指挥员。发挥“村村响”广播平台针对性强、传播迅速的优势,配合基层政府强化应急宣传发动,发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作用,构建起全方位的应急行动指挥体系。近年来,寿光市连续遭遇“温比亚”等台风过境,“村村响”广播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第一时间对营里、羊口等乡镇的部分村庄持续发布撤离信息,并及时公布撤离路线及安全地点,指挥群众有序进行安全撤离,损失降到了最低。
三、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实现高效运转“无障碍”
一方面,实现播放技术智慧化。建设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全市安装具备智能寻址和远程控制功能的接收终端1471个,在融媒体中心建设总控制室安装远程控制设备,实现对整个“村村响”播放系统设备参数的动态调整和播控管理,做到了统一发布、可管可控、点对点服务。同时,推进“互联网+广播”深度融合,播放内容采用地面无线数字信号传输,设备管控引入4G网络控制技术,信息传输与设备控制分路进行,有效保障系统运转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实现运维队伍专业化。搭建“村村响”统一监管平台,下设节目组、维护组,统一开展节目制作、日常播放和设备运维,实现了“指挥一根棒,村村一齐响”。节目组围绕惠农信息、农业新技术等内容,精心策划制作播放节目,确保第一时间推送到群众耳中;维护组建立了由市级融媒体中心技术人员、各镇街道监督员、村级维护联络员组成的三级运维网络,定期开展设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确保时时响、长期响,“村村响”工程实施以来开机率始终维持在95%以上。
版权所有:山东省广播电视局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05051451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77号 电话:0531-51761699 传真:0531-51761691 邮编:250062
办公时间:8:30-12:00;13:00-17:00(工作日) 办公邮箱:sdgdzwgk@shandong.cn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44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00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