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融媒体中心:深化改革创新 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自今年1月份组建以来,以“稳中求快、立破结合、内紧外松、规范有序”为思路,着力从组织、业务、文化三个方面深度融合,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现宣传质效跨越式提升,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媒体融合“淄博样板”。
融架构,重建组织新形态。巩固“主业+产业+辅业”“一体两翼 三轮驱动”架构体系,为转型发展筑牢根基,推动主业从优,产业从强,辅业从稳。一是构建融合“四梁八柱”。组建报业中心,将日报社宣传业务部门由21个压减至7个,160余名编辑记者入驻广电大厦,实现“一栋楼办公、一体化运作”。废、改、立制度40余个,推动管理规范、高效、务实。成立科技研发部、媒体资源管理部,提升科技能力,深挖影像富矿,扩大比较优势。二是实行专班运行机制。成立由中心班子成员牵头的改革指挥部,下设新闻业务、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等8个工作专班,通过日会商、周调度、月评估,确保改革期间各环节平稳过渡。三是强化产业辅业支撑。重组市传媒集团,推动产业多元发展。淄博南站房商业综合体成型起势,站台灯箱广告上刊稳健,今年“五一”举办的国际汽车展览会实现订单成交额3.8亿元。加强优质辅业资源管理,成立社会事业管理部,规范管理中心主(管)办的市烧烤协会、市食文化协会等行业组织。提质改造618战备电台,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整合原日报社印务、发行公司,提升运营效能。广电医院深挖特色优势,运营实现稳中有升。
融业务,贯通全媒新链路。打造新型传播平台,构建“策、采、编、发、评”全链条融媒生产体系。一是建设融媒体指挥中枢。着力破解内容同质化,按照“一体化指挥、分众化传播、丰富性呈现”的思路,设立融媒体指挥中心,同步提升宣传效能和内容品质。上半年,在央视发稿68条,省台发稿158条;在央广发稿54条、省广播发稿375条。在央视《新闻联播》发稿38条、同比增长22%,新华社等央媒客户端同比增长20%,在权威平台密集唱响“人好物美心齐”城市品牌。二是推动新媒体阵地整合。组建新媒体中心,将“博览新闻”“齐点淄博”两大新闻宣传矩阵合二为一,组建63人的新媒体采编突击队,牢牢守好网络舆论阵地。推出的《微光》等多部短视频被新华社客户端转发。切实担起舆论监督职责,推出《政策访谈》融媒节目,加大全平台、多渠道监督力度,推动工作落实。三是打造现象级融媒产品。弘扬淄博特色文化IP,策划摄制3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淄博工业简史》,是建市以来体量最大的影像工程。拍摄《灵珠传奇之千年之恋》短剧,助推“影视+文旅”跨界融合。加快国际传播中心组建,推出《老外“齐”遇记》等专栏、双语纪录片,在海外社交平台展示淄博文化名片。
融文化,汇聚发展新动能。坚持以文化融合凝聚向力心,聚力实施“三项提升工程”。一是开展能力再造工程。科学规划个人转型赛道,提供转新媒体、转产业、转技术、转党建、转集团五个维度的发展路径,推动个人多元化发展。建立名师培训体系,强化资深记者文字授课,视频、AI技术应用讲解,打造一支“提笔能写、举机能拍、科技能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二是深化作风锤炼工程。以“用硬人、打硬仗、练硬功、扛硬活”为选人用人导向,将职务赋予与责任压实深度融合。结合绩效考核开展“亮考核办法、亮工作业绩”活动,将所有职工的工作任务、完成业绩每月进行公示,达到奖优罚劣效果。三是实施创新激励工程。评选50名优秀编辑记者、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先进工作者,树标杆、立导向、强激励,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版权所有:山东省广播电视局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05051451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77号 电话:0531-51761699 传真:0531-51761691 邮编:250062
办公时间:8:30-12:00;13:00-17:00(工作日) 办公邮箱:sdgdzwgk@shandong.cn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44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00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