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和济南市、淄博市等11市及所辖34县(市、区)落实审计整改,多措并举推动全省畜牧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截至目前,此次审计推动全省市、县各级层面共建章立制84项,累计整改问题金额4.14亿元;向省纪委监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单位移送骗取财政资金等违纪违法问题线索8起,277人受到问责处理。
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山东省审计厅组织开展了全省畜牧产品稳产保供相关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涉及济南市、淄博市、东营市等11市及所辖34县(市、区)。此次审计调查揭示了生猪稳定安全供给、奶业振兴相关政策落实、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生猪稳定安全供给方面,济南市莱芜区等7区(县、市)超范围使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630.54万元;郯城县等12县(市、区)新建猪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设施闲置、损毁或低效运行;滨州市等6市政府猪肉储备任务未完成、超合同约定支付补贴资金168.26万元。在奶业振兴相关政策落实方面,东营市垦利区等11区(县、市)少完成上级下达的“粮改饲”收贮任务12.74万吨;临朐县等6县(市、区)向不在扶持范围的13户养殖户发放补助资金130.37万元。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宁阳县等34县(市、区)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补贴年均申请率低于10%;冠县等15县(市、区)政府采购疫苗监管不力,存在疫苗运输、储存温度不符合标准要求以及管理不善导致疫苗丢失或过期等问题。
山东省审计厅向省委、省政府报送审计调查综合报告,建议压实各级各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强制免疫“先打后补”等制度办法,督促各责任主体规范动物疫苗发放等工作,规范畜牧产品稳产保供相关资金监督管理,推动项目有序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各有关方面务必高度重视,针对问题抓好整改,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加强财政补助资金监管,规范工作流程,扎实做好畜牧产品稳产保供各项工作。针对部分地方生猪检疫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该厅向省政府提报了关于生猪检疫工作存在问题亟须重视的审计专报,建议省畜牧兽医局等主管部门加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抓好动物检疫工作,完善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主管部门抓好问题核查整改,并举一反三,健全完善生猪检疫工作长效机制。
根据批示要求,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牵头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印发《关于开展畜牧产品稳产保供相关资金专项审计反映问题督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审计查出猪肉储备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各地扎实做好审计反映问题督查整改工作。
针对生猪稳定安全供给方面的问题,山东省畜牧兽医局联合省财政厅对重点市进行专项督查,济南市莱芜区等7区(县、市)制定资金管理办法,追回超范围使用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616.06万元;郯城县等12县(市、区)督促相关企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设施恢复正常运行;省商务厅向相关市政府发送《关于加快政府猪肉储备问题整改工作的函》,要求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强化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储备管理长效机制;滨州市等6市与储备肉承储企业重新签订协议、完成储备任务,并追回多发放的补贴资金168.26万元。针对奶业振兴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等11部门出台《关于印发〈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采取保障优质饲草供应、强化担保保险联动等举措,着力解决奶业发展突出问题;东营市垦利区等11区(县、市)将未完成的“粮改饲”收贮任务统筹到下一年度实施完成;临朐县等6县(市、区)取消不符合条件养殖户牧场改造等项目实施资格并追回补助资金66.53万元。针对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问题,省畜牧兽医局、省财政厅在出台的《山东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改革实施方案(2024年版)》中,根据审计建议进一步优化补助方式,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能;宁阳县等34县(市、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简化申领补助程序,截至2024年底,“先打后补”政策审核通过2992家,较2023年增长432.37%;省畜牧兽医局印发《山东省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规定》,规范疫苗采购、储备、使用、管理和监督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冠县等15县(市、区)加强疫苗领取、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管理,并对过期疫苗按照规定实施了无害化处理,依法规范兽用疫苗管理。(本文刊发于中国审计报2025年4月18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