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9及其以下内核的浏览器,无法实现完美兼容使用,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日期: 2025- 08- 14 14: 59 ]
作者单位: 《中国审计》杂志
作者: 郑茂霞 胡明明 周苡苒

按:《中国审计》杂志2025年第15期“封面专题”刊发了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省大运河沿线审计机关服务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审计工作。其中,以《一河渔火别样美》为题,报道了枣庄市审计局推动打造山东运河文化展示“第一窗口”工作,原文如下,现予转发。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被誉为“鲁南明珠”。大运河穿境而过,让枣庄融合了北方城市的豪放与江南水乡的秀美,其境内的台儿庄古城更是拥有“天下第一庄”的美称,共有3公里的古运河河道,15公里的水街水巷,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文化遗产。近年来,枣庄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探索新时代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全力打造“鲁风运河”文旅目的地品牌。枣庄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盯重点任务,强化审计监督,在推动文化传承、文旅融合、航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监督保障、规范促进和决策参谋作用。

推动文旅融合绽放多彩魅力

大运河为枣庄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了让大运河“流动的文化”熠熠生辉,枣庄市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为统领,着力构建全域漫游格局,打造大运河文化休闲体验之旅。

2023年,枣庄市审计局对全市文旅融合政策落实和宣传文化旅游发展资金绩效情况开展审计调查,涉及市相关职能部门及台儿庄区、滕州市等4区(市),关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重点项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全域旅游发展等情况,揭示政策落实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助力打通淤点堵点难点。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是一项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的系统工程。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指挥部,印发《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保护规划》,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重点项目建设突破行动。审计调查发现,建设工作和突破行动在推进中存在措施不力、规划论证不充分、项目建设运营不佳等薄弱环节,一些任务目标落实不到位。同时,还发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不力,未设立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究其原因,在于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方面不够有力,对重点项目缺乏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保障机制。对此,审计建议加大督导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强化项目管理。

“对审计反馈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我们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深刻剖析原因,明确责任到人,逐项进行整改。”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措并举,提升审计整改成效——出台《关于建立全市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库的通知》,强化重点项目的规划论证,择优选入和动态调整项目库,确保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文旅项目落实到位;对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景区提升项目进展缓慢问题,采纳审计建议,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并结合周边旅游景区开发情况,组织开展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枣庄结合资源禀赋特点,提出古运流芳“文慢城”、微湖泛舟“水慢城”等“六个慢城”建设,拓展民俗风情、生态景观、遗址遗迹等空间,穿珠成链,让大运河重焕生机。审计调查发现,“六个慢城”特色文旅康养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督导机制未有效运作,一些区(市)工作落实不到位。以台儿庄区为例,该区以古运流芳“文慢城”为依托,承担着构建“快进慢游畅行”的交通网络、打造运河文化传承核心区的使命任务。审计调查显示,该区未制定“文慢城”实施方案,对重点文旅项目缺乏务实管用的推进措施,导致一些项目进展缓慢或处于停工状态。对此,审计提出加强文旅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撑、加快推动项目建设与运营等建议。

“审计指出了工作推进中的短板弱项,为我们凝聚合力抓落实提供了有利契机。”台儿庄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审计的推动下,区政府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强化项目招引、聚焦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培育”的思路,强力推进古运流芳“文慢城”建设,系统梳理大运河沿线及周边特色资源,启动实施京台高速大运河服务区、大运河国家步道、兰祺河—台儿庄古城旅游航道等项目,加快推进渔灯巷文旅街区民宿集群建设,促进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推动运河文化传承实现守正创新

台儿庄是大运河兴衰演进和文化复兴的缩影。它因运河而兴,明清时期成为运河沿线重要的商贸中心。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个辉煌的胜利,让台儿庄成为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象征。新时代如何进一步走好民族精神传承和运河文化发展之路?枣庄市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组建枣庄市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旅发展集团”),负责管理运营台儿庄古城,为文化传承保护注入优势资源和强劲动力。

2024年年初,枣庄市审计局对文旅发展集团经营管控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重大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古城传承发展、企业履行文化保护社会责任等情况。

文化业态提升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火”下去的创新之举。审计调查发现,文旅发展集团投入力量不足,未能建设集研发、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文创产业链条,“匠心枣庄”品牌推进动力不足。此外,古城内部分区域空置率高,一些旅游资源未充分利用,古城艺术馆、中药博物馆、海峡两岸交流艺术馆等展馆和文化场所运营不佳,业态空间亟须升级。

审计深入剖析问题成因,建议加快重点工作推进,丰富景区有效供给,借助政策红利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运营。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及建议,文旅发展集团高度重视,深刻反思问题根源,成立整改领导小组,负责审计整改的组织协调、统筹督导,细化整改事项,明确整改措施。

在审计持续推动下,针对文创产业、业态提升等方面的问题,文旅发展集团围绕“山东手造·匠心枣庄”品牌提档升级,全新打造一批自营文创品牌业态,培育了12家特色主题文创品牌店铺。设立“山东手造·匠心枣庄”古城展示体验中心,常态化宣传推介鲁南皮影、伏里土陶、枣庄鲁班锁、巧姐柳编、台儿庄蚕丝被等非遗工匠及产品。在古城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为“匠心枣庄”文创品牌及企业提供版权登记、信息发布、作品展示、交易管理等版权专业服务。在景区自营店铺开设文创产品专区专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随着古城业态持续丰富、自营店铺规模壮大,我们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及时制定了《枣庄文旅发展集团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建立资产管理台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及有效利用。”文旅发展集团财务负责人介绍。

推动“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枣庄作为鲁南门户,是大运河由江苏进入山东的首个城市,发展内河航运禀赋优越、前景广阔。对此,枣庄市委、市政府把内河航运作为吸引产业集聚、拉动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加快推动枣庄港从“装卸港”向“贸易港”转型,打造大运河特色枢纽港,实现“以港促产、以港兴城”。

2024年,枣庄市审计局对全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对大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进行“把脉体检”。

二级航道整治工程由枣庄市港航和机场建设发展中心负责建设,总投资26亿多元,全长38.5公里,涉及航道护岸、公用锚地、安全停泊区、应急通道等项目,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工期2年。审计调查发现,工程整体进度缓慢,一些航道护岸、公用锚地等工程未开工建设,部分应急通道工程拖期严重,未达到预期。深入剖析根源,发现有的项目受规划设计变更及汛期等因素影响,属于客观原因;有的项目进展慢则是受制于征迁推进不力,属于主观原因。

审计调查还发现,部分已完工工程无法使用。“一个安全停泊区工程基本完工,但河道与停泊区之间存在一处老旧码头,影响停泊区正常使用。”是设计问题还是另有隐情?审计组展开进一步调查,发现深层次原因均指向征迁不到位。

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占地304亩,涉及台儿庄区、峄城区的多个镇街,将为沿线村庄发展带来利好。政策为何遇到征迁阻力?审计组加大延伸力度,发现一些区、镇履职不到位,存在滞拨征迁资金、拨付被征地农民社保补贴资金不及时等问题,征迁补偿政策落实有偏差,直接影响了政策预期效果,导致村民积极性不高。航道护岸、公用锚地及安全停泊区的“症结”在于侵占运河河道的非法老旧码头取缔不力,多年未完成拆迁任务。对此,审计机关“对症下药”,从源头上抓起,推动市、区、镇三级协同,严格征迁政策、补偿标准,督促有关镇街及时拨付资金。

在审计推动下,征迁工作驶上快车道,应急通道工程加速推进,进入路面铺设施工环节;对侵占运河河道等历史遗留问题,水利、港航等部门单位联动开展清河行动,推动航道护岸、公用锚地、安全停泊区等工程加快施工,提高航运现代化水平。随着二级航道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航道将进一步焕发活力,演绎“滔滔运河,千帆竞发”的忙碌景象。(本刊通讯员  郑茂霞  胡明明  周苡苒)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