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茶赋・寿宁味丨硒锌万里,“金叶”茶香富山乡
寿宁,这座被绿意簇拥的小城,一片小小的茶叶,成为撬动县域经济转型、托举山乡脱贫致富的“金叶”。在闽浙边界的山峦叠嶂中,传统工艺与现代智慧的交融碰撞,曾藏于深闺的绿叶舒展身姿,在这个云雾缭绕的山乡间扎根结果。“寿宁乌茶”应声崛起,香飘万里,“金叶”富民。
寿宁,拥有着“中国硒锌绿谷”与“世界长寿之乡”赋予的独特优势,茶叶资源丰饶,却困于粗加工、代加工的局限,价值远未得到挖掘。2022年底,寿宁县委、县政府深挖瓶颈、谋篇布局,向“新农人”发出召唤。在外创业的徐培春应声返乡,成为撬动产业破局的一支重要杠杆。
寿宁县茶业协会会长、寿宁乌茶创始人、福建寿之韵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培春
2023年,在政企协同努力下,“寿宁乌茶”正式推出。目前已有49家茶企获授权生产,市场反响热烈,20多款产品畅销京、沪、晋、蒙等地。其中,徐培春团队所创企业2024年“乌茶”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占其寿宁茶叶总营收半壁江山,助力寿宁茶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
晨吸云雾之灵,夕纳矿物之华,这里孕育出的寿宁高山茶,叶厚、形美、耐泡、香高、味醇……“寿宁乌茶”的异军突起,绝非偶然。寿宁,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以及中国茶业百强县,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颇高,土壤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为茶树生长营造了极佳的生态环境。这些都为“寿宁乌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寿宁县东泰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
传承与创新并驾齐驱,淳朴智慧与现代工艺双向奔赴。“寿宁乌茶”以寿宁高山地区的金牡丹、梅占、菜茶等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在传统工艺上,巧妙融入岩茶的摇青和烘焙工序。萎凋(摇青)、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烘焙等一系列精细工艺,造就了“寿宁乌茶”独有的“红骨岩韵”。其外观油润,香气浓郁持久,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厚爽口,更别具“冒香如兰绽谷”“冒汗似泉过喉”“冒气若云绕胸”的三重品饮体验,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独树一帜。
为推动“寿宁乌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寿宁县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制定发布《寿宁乌茶》团体标准,为“好茶”立标尺、划规范;通过技能培训、赛事比拼、名师评选等形式,以“雁阵效应”提升品质,让手艺薪火相传;主动参与国内外重要茶事活动,借开采节、茶道山径赛等各类冠名活动,把采茶歌编进茶道山径赛,让大众在茶香里读懂“一片叶子富了一方人”的故事。
这片富藏硒锌的土地上,茶叶早已成为寿宁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答卷的“得分点”。每一片绿叶都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考题。如今,寿宁县茶园面积已达18万余亩,茶企数量攀升至300多家,3万多名在外茶商活跃于全国各地,开设茶庄、茶店、茶叶公司等2100多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3亿元……茶产业也成为寿宁县的富民产业,茶香浓郁的“金叶子”正带动着更多的千家万户走上致富之路。
当“寿宁乌茶”的香气漫过闽浙边界,乡村振兴已然不是简单的“资源变现”,而是让土地的馈赠遇上用心的创造,让深山的故事接上时代的话筒。从寿之韵茶业的实践,到整个寿宁县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寿宁乌茶”正以其独特魅力与强大实力,走出一条从“深山瑰宝”迈向“百姓茶桌”的精彩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