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在这个充满新生希望的季节里,一场跨越血缘的生命重叠,在广西南宁温情上演。日前,市民赵女士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远方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赵女士是南宁市融媒体中心的一名编辑。时光回溯到2017年,赵女士居住的社区里来了一辆献血车,成为赵女士爱心旅程的起点。经过现场工作人员的宣传,她了解到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意义。那天,她毫不犹豫地挽袖献血,并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只为了有机会带给血液病患者一个生的希望。
此后,赵女士始终坚持无偿献血,截至目前已累计无偿献血12次,总献血量达3500毫升。在赵女士的影响带动下,丈夫也同样热心公益。虽然丈夫因年龄限制未能加入中华骨髓库,但在无偿献血的路上,夫妻俩携手共进,还定下了总献血量达4000毫升、获取南宁市无偿献血荣誉卡的目标。这张卡片,是荣誉,更是他们多年爱心奉献的勋章。
2024年,南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告知赵女士与患者HLA初配相合,让赵女士又惊又喜。她深知,这是命运给予她的一次珍贵机会,能实实在在地挽救一条生命。
为确保捐献顺利,赵女士开启自律的生活模式。平时爱吃辣的她,清淡饮食的同时坚持运动锻炼,积极调整身体状态。家人毫无保留的支持、同事朋友的暖心鼓励,都成为她最坚实的后盾。
捐献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赵女士的内心满是坚定。采集前一个星期,她向单位领导请假,开启捐献前的准备工作。在接受动员剂注射阶段,因个人体质差异,赵女士出现了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她始终积极面对。
采集过程中,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如同生命的齿轮,每一次循环都承载着希望。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采集出来,其余血液成分又缓缓回输进赵女士的身体。
成功捐献后,赵女士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9518例、广西第697例、南宁市第218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送到远方救治一名血液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