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网!
国内专利
成果推介
开放许可专利
乡村振兴
在线分析
在线培训
获奖专利
法律咨询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兰州化物所与甘肃咨询签署合作协议
2025-08-20
8月15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甘肃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咨询)举行科技合作交流座谈会。兰州化物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周峰,党委委员张永胜,甘肃咨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佩峰,以及兰州化物所科技合作处负责人、相关科研骨干参加会议。会议由周峰主持。张佩峰一行参观了兰州化物所所史馆。随后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周峰致欢迎辞。他指出,兰州化物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致力于
8月15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甘肃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咨询)举行科技合作交流座谈会。兰州化物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周峰,党委委员张永胜,甘肃咨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佩峰,以及兰州化物所科技合作处负责人、相关科研骨干参加会议。会议由周峰主持。张佩峰一行参观了兰州化物所所史馆。随后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周峰致欢迎辞。他指出,兰州化物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致力于.
鹏城国家实验室喀什网点建设合作协议签署
2025-08-13
8月9日,鹏城实验室党委委员、主任高文院士一行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喀什站调研并出席鹏城国家实验室喀什网点揭牌仪式。在空天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主任黄鹏的陪同下,高文一行参观了喀什站园区,调研了空天院及喀什站的总体规划、科研布局、阶段成果、科技创新等情况,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并围绕网络通信、卫星算力、星地激光通信、空天信息技术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青岛好成果”月度路演暨合成生物技术领域成果专场发布活动成功举办
2025-08-05
7月31日,由青岛市科技局指导,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青岛市合成生物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联合主办的“青岛好成果”月度路演暨合成生物技术领域成果专场发布活动,在海洋科技大市场成功举办。青岛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炳波,青岛能源所所长、党委书记吕雪峰及联盟成员单位等50余人参加了活动。专场活动包括领导致辞、高端论坛、推介路演等环节。于炳波和吕雪峰先后代.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重点推进“双五星”专利转化运用 加快实施一批专利产业化项目的通知
2025-08-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纵深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形成长效机制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5〕16号)有关要求,以及2025年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会议关于深入研究分析校企双方专利评价情况、精准施策助力专利快速转化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转化对接,现就重点推进“双五星”专利转化运用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目标任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纵深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形成长效机制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5〕16号)有关要求,以及2025年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会议关于深入研究分析校企双方专利评价情况、精准施策助力专利快速转化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转化对接,现就重点推进“双五星”专利转化运用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目标任务“.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应用场景建设的通知
2025-07-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充分释放知识产权数据要素价值,现就开展“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应用场景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中.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工作指引》的通知
2025-06-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局机关各部门,专利局各部门,商标局,局其他直属单位、各社会团体:现将《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工作指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各省级知识产权局要加强对区域内TISC的日常管理和支持保障力度。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2025年6月10日.
【中国科技网】喷射UHPC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内首座岩洞储氢项目
科技日报记者吴纯新通讯员金浪近日,由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SUHPC)新技术,在国内首座岩洞储氢硐室项目——湖北大冶岩洞氢储能系统的隧洞初期支护工程中成功应用。这标志着我国岩洞储氢工程在关键结构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氢能产业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开发提供技术范本。作为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的核心工程,大冶岩洞储
科技日报记者吴纯新通讯员金浪近日,由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SUHPC)新技术,在国内首座岩洞储氢硐室项目——湖北大冶岩洞氢储能系统的隧洞初期支护工程中成功应用。这标志着我国岩洞储氢工程在关键结构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氢能产业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开发提供技术范本。作为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的核心工程,大冶岩洞储.
【中国科技网】西藏芜菁种植实现高产突破 助力农牧区饲草保障
科技日报记者杨宇航8月19日清晨,拉萨河谷薄雾未散,曲水才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拉萨市高原生物研究所种植基地内一派火热:一颗颗硕大如篮球的芜菁被连根拔起,滚落在松软的土地上。测产组现场宣布实测亩产鲜重10047斤。这标志着西藏有了首个“万斤粮饲兼用作物”,也有望填补长期困扰高原畜牧业的饲草缺口。“没想到能长这么大!”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姜丽丽双手托住一棵直径近30厘米的芜菁说道,在西藏.
【中国科技网】江西贵溪:产学研融合激活铜产业活力
科技日报记者魏依晨8月19日,在江西贵溪华泰铜业有限公司,一场技术攻坚正有序推进。中试车间内,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松伟博士带领团队成员紧盯铜合金材料的成型过程,不时根据实时数据调整参数;几步之遥的实验室里,另一组人员正将刚出炉的样品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金属组织的细微变化,记录的数据在电脑屏幕上不断更新。这“车间调整、实验室检测”的联动场景,正是贵溪铜产业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
热门推荐
知识产权
最新公开专利
最近三个月公开的中国科学院专利数据
最新授权专利
最近三个月授权的中国科学院专利数据
收录了中国科学院所有国内专利数据
国外专利
收录了中国科学院所有国外专利数据
转化运营
科技成果
为解决高温超导磁体和电工装备规模化应用中的冷却与绝缘关键技术瓶颈,我们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基于多组分介质改性液氮的50K温区混合介质冷却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液氮中添加特定多组分介质形成多元混合介质,显著扩展了冷却工质的液态工作温区,并赋予其远超纯液氮的大热容与高稳定性。同时,该混合工质集成了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和自熄灭火花能力,构成了集冷却与绝缘功能于一体的全新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冷却方式,此方案在显著降低成本、简化工艺的同时,大幅提升了高温超导磁体及电工装备的载流密度、耐压强度、快速励磁和交流励磁热稳定性、过流冲击失超恢复性能及运行安全性,为高温超导技术在能源电力、轨道交通、工业制造、科学研究、医疗健康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用化支撑。
研发阶段 北京
电工研究所
变磁场磁控溅射镀膜装置突破传统,通过独立调节阴极磁体中内外电磁线圈的电流强度与方向,精准灵活地调控阴极靶面大范围区域的磁场分布。这种动态磁场控制能力使其可适应不同靶材的刻蚀需求,显著优化薄膜沉积的均匀性与形貌,适用于选区镀膜、曲面均匀镀膜及梯度薄膜制备等高性能需求场景。在永磁体重稀土镀膜、超导/磁电阻薄膜优化及智能氧化物薄膜(如二氧化钒)等核心科研与工业应用中,该技术以其优异的区域化调控精度,为高性能薄膜材料的精确制备提供了有力支撑。
鳙“中科佳鳙1号”是以长江武汉、黄冈段收集的野生鳙个体为基础群体,以体重和头长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和雌核发育技术,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鳙相比: (1)18月龄商品鱼体重增加14.5%以上;头长增加5.5%以上;(2)体色黑麻;(3)平均每亩池塘增收300-400元以上。
规模量产 武汉
水生生物研究所
国粹金鱼是由我国驯养选育的世界知名的第一种观赏鱼,也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观赏鱼。金鱼等观赏鱼产业年产值超110亿元,近5年增长率达11.8%。我们的项目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可快速创制名贵金鱼新种质,并建立了不育制种技术,有效确保优质种源可控。项目在鱼类养殖、繁育和新品种创制等关键领域授权专利42件,形成高行业技术壁垒。主要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金鱼高效繁育技术,将金鱼从1年1代提升为1年4代;将产卵次数从1-3次增加为42次,创造“产卵次数最多的金鱼”世界纪录,使得一条金鱼一年创造四五十万元产值;可批量向下游养殖场供应优质精品反季节鱼苗。(2)建立了精准分子育种技术,在8个月内创制十余个高观赏价值的金鱼新品系,育种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初步实现金鱼定制化育种。(3)建立了金鱼单性和不育制种技术,实现优质种源可控。观赏鱼为高附加值产业,项目聚焦金鱼、锦鲤等观赏鱼名贵新种质创制,转化后有望打造中国金鱼种业之都,中国观赏鱼种质创新基地等平台,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并发展文旅研学,助力渔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
小试 武汉
该品种在评估6个不同水域的野生黄颡鱼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发现洞庭湖和淮河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高且遗传距离远。分别以洞庭湖黄颡鱼经三代群体选育和两代性别控制后获得的全雌配套系为母本,以淮河黄颡鱼经三代群体选育和两代性别控制后获得的超雄配套系为父本,繁殖的子一代即为黄颡鱼“全雄2号”。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与黄颡鱼“全雄1号”相比,黄颡鱼“全雄2号”的平均体重提高了12.42~17.71%,体重变异系数降低了42.31~51.52%,雄性率100%。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黄鳝人工繁育困难,苗种主要依靠野生资源,苗种短缺严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黄鳝人工繁育需突破雌、雄亲本集中规模化产卵和精子成熟的难题。本成果基于黄鳝内源的促进精卵成熟的关键调控因子解析,设计特异新型复合催产剂,具有显著的促进黄鳝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作用。雌、雄亲鳝对催产剂的效应时间短,催产效率高,卵子和精子质量好。黄鳝特异高效催产剂及其催产方法可有效应用于诱导雌、雄亲鳝卵子和精子成熟与规模化人工繁育苗种。
中试 武汉
鱼类病毒病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一直是渔业健康养殖中的“卡脖子”难题,相关诊断和治疗技术十分稀缺。本技术包含前后两部分,针对鱼类病毒病诊疗的鱼病快速检测仪器和抗病毒渔药两项技术,实现了鱼病快速检测和高效治疗,使得鱼类病毒病不再是治“无药可治”。其中检测技术能够在5秒钟内提供检测结果(准确率95%以上,单次检测成本1元),具备高效便宜、便携快速的优点,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另外,新型复合抗病毒渔药对多种典型鱼类病毒均具有80%以上保护率,并且见效快、成本低、安全环保,已获8项发明专利,预计每年可挽救水产养殖经济损失2亿元以上。应用成效:抗病毒渔药技术在浙江宁波、广东阳江、江西南丰和湖北孝感等主要水产养殖区的实地应用中,该产品表现出出色的多种鱼类病毒病治疗效果。例如,在湖北安陆黎严冲养殖区域,治疗第二天死亡率骤降,养殖户对该技术的应用效果感到满意,并专门发来感谢信。目前该技术以专利转让与保密配方的形式与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成功实现产业化。自投产以来,产品迅速销往广东、江苏、湖北等全国6个省份,为企业创造年毛利润约900万元,预计2025年将覆盖东南亚多个国家地区。
小试 未知
该设备由动力船体、藻水分离系统、藻浆浓缩系统组成。技术路线:通过设置船载平台能更灵活、更方便适应处理不同浓度、不同水域地点的藻水,相对于多个固定平台投资大大降低;藻水通过水泵抽吸并加药,经过快速絮凝进入具有专利技术的藻水分离器,使藻水被完全分离,获得的清水直排入湖内,被分离出来的高浓度藻水被输送进具有专利技术的藻浆浓缩装置,水分被进一步分离,获得的藻泥含水率小于95%,分离出来的清水被简单处理后回到藻水分离机前端做循环分离,获得的藻泥进入叠螺压榨机压榨,压榨后的藻泥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到小于90%,可以袋装运输;压榨后的废水经过处理后打回到藻水分离器前端循环分离。整套系统全自动运行,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目前在滇池应用的设备达到20万 m3/d的处理能力,近6年的实际运行表明,该项技术成熟可靠、运行稳定,对比同类型处理装置具有处理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效果好、处理水量大等明显优势。岸基式藻水分离系统移动式藻水分离系统
蜀ICP备05003827号-12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6
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