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我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圆满成功

科普活动

科普频道

更多+

科普矩阵

更多+

科学引领

更多+
  • 竺可桢:抗战初期“文军长征”的总司令

    竺可桢:抗战初期“文军长征”的总司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会战打响后,杭州频频遭受敌机轰炸。国难当头,为了积蓄救亡图存的教育科研力量,当年11月,浙江大学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西迁之路。从杭州出发,迁移4次,历时2年多,跋涉2600余公里,其间“不停课不停学”……这次“西迁”也被后人称为“文军长征”。而“文军长征”的总司令,正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和气象事业的奠基者,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先生。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1910年9月,竺可桢作为第二批“...

  • 戴金星:“勤勤奋奋”为祖国“争气”

    戴金星:“勤勤奋奋”为祖国“争气”

    “我90岁了,离科研一线有点远了,但我还是可以给年轻人讲讲我的故事,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个夏日的午后,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会议室里,鲐背之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比约定的时间到得更早。他翻看的打印出来的PPT,这里是准备给院里年轻人讲故事的“素材”。“勤勤奋奋争当学术精学风仁的人”,PPT的标题和眼前这位朴素的老人一样朴实无华。这简单的一句话,恰是戴金星几十年科研生涯的写照。20世纪80年代,国际断言“...

  • “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

    “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

    7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迎来104岁寿辰。这位与党同龄的科学家,是当今在世“两弹元勋”中的最年长者。他毕生践行“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的誓言,其不仅是中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总体方案设计者、首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更主持研制了18种探空火箭中的12种。多年来,其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关键领域帮助完成多项“首创”,为我国航天事业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地基”。王希季在办公室(...

  • 彭桓武:专门写纸条请年轻人为自己的论文把关

    彭桓武:专门写纸条请年轻人为自己的论文把关

    1992年,孙昌璞(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并有幸在杨振宁先生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其间,他发现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发表的一篇关于量子布朗运动的文章中存在一个错误。是否应该直接指出这位备受尊敬的大科学家的错误?孙昌璞十分犹豫。他向杨振宁先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杨先生鼓励他主动联系彭桓武,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杨先生的态度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术不应有等级高低之分,不要迷信权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在西部,有一群“追光”的青年科学家

    在西部,有一群“追光”的青年科学家

    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国家防灾减灾和地方生态环境修复;探索前沿科学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迎难而上,矢志攻克世界性难题……有这样一群“追光”的青年科学家,他们扎根西部,用实际行动贡献力量。2012年冬天,在美留学的谢文刚,给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南志标发了一封求职邮件。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南志标的回信:“我们努力给年轻人搭建一流的学术平台,欢迎你来到兰大,来到西部。”谢文刚深受感动,老家是四川的他决定到兰州大学这个“...

  • 潜心铸重器 为国育栋梁 ——追忆航空发动机专家蔡元虎

    潜心铸重器 为国育栋梁 ——追忆航空发动机专家蔡元虎

    蔡元虎教授为小朋友们解答问题。西北工业大学供图2024年9月7日,我国航空发动机专家、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原院长蔡元虎,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74岁。“沉痛悼念蔡教授,大学时和蔼可亲的面容仿佛昨日”“蔡老师一路走好,我辈继续为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而奋斗”……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讣告下,三百多条留言诉说着对蔡元虎的思念与缅怀。立志报国投身航发研究“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实体工业。现在很火的ChatGPT,...

科学探索

更多+

科普阅读

更多+
精彩专题
更多+
精彩专题
更多+
精彩专题
更多+
精彩专题
更多+
  • 科普视频科普
    视频
  • 科普摄影科普
    摄影
  • 科普动漫科普
    动漫
  • 科普访谈科普
    访谈
  • 科普挂图科普
    挂图
  • 科普人物科普
    人物

大家最想知道的科普资讯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