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
线上线下
北京科学中心
线上
全国科技小记者联盟
线下活动
国家自然博物馆
线上线下
中国科技馆
线下活动
国家自然博物馆
线下活动
国家博物馆
线下活动
国家自然博物馆
线下活动
国家自然博物馆
线下活动
甘肃科技馆
线下活动
甘肃科技馆
线上线下
线下活动
甘肃科技馆
线下活动
甘肃省科协
线上线下
甘肃科技馆
线下活动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线上
甘肃科技馆
线下活动
甘肃省科协
线上线下
酒泉市(肃州区)科技馆
线下活动
秦州区科协
线上
酒泉市科协
线下
文县科学技术局
线下活动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线下活动
武威市科技馆
线下活动
武威市科技馆
线下活动
定西市科协
线上
甘肃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郑魁) 5月12日,正值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之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名单。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兰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韩琳(女)作为我国7名获奖者之一,荣获这一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成为继黎秀芳、王亚丽、脱亚莉之后我省第四位获得此殊荣的护理工作者。韩琳是我国护理学科带头人,甘肃省第一位具有博士学历的护士。她长期致力于护理管理、教育及基层医疗帮扶工作,推动甘肃省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武文宣)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5月9日,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甘肃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西北师范大学协办的甘肃省第十届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兰举办。田雨 、李晶、包宵宵等10名选手荣获“甘肃省十佳科普使者”称号。来自甘肃科技馆的选手袁莹、王一凡、杨涵净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据悉,经层层选拔,共有319名选手通过预选赛晋级半决赛。最终,进入决赛的34支代表队的43名优秀科普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式化繁为简,...
甘肃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云文春风拂过黄河之滨,创新火花点燃陇原大地。4月20日,由甘肃省教育厅、省科协联合主办,甘肃科技馆(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承办的2025甘肃省科创大赛成果展示类暨“庄园牧场杯”第39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甘肃科技馆圆满落幕。数百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和科技辅导员齐聚一堂,角逐竞技,为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技盛宴。本届大赛吸引了全省约40万人参与,最终有17支代表队,共计371名选手入围终评展示环节。...
27日,我国首个“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
竺可桢:抗战初期“文军长征”的总司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会战打响后,杭州频频遭受敌机轰炸。国难当头,为了积蓄救亡图存的教育科研力量,当年11月,浙江大学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西迁之路。从杭州出发,迁移4次,历时2年多,跋涉2600余公里,其间“不停课不停学”……这次“西迁”也被后人称为“文军长征”。而“文军长征”的总司令,正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和气象事业的奠基者,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先生。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1910年9月,竺可桢作为第二批“...
戴金星:“勤勤奋奋”为祖国“争气”
“我90岁了,离科研一线有点远了,但我还是可以给年轻人讲讲我的故事,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个夏日的午后,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会议室里,鲐背之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比约定的时间到得更早。他翻看的打印出来的PPT,这里是准备给院里年轻人讲故事的“素材”。“勤勤奋奋争当学术精学风仁的人”,PPT的标题和眼前这位朴素的老人一样朴实无华。这简单的一句话,恰是戴金星几十年科研生涯的写照。20世纪80年代,国际断言“...
“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
7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迎来104岁寿辰。这位与党同龄的科学家,是当今在世“两弹元勋”中的最年长者。他毕生践行“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的誓言,其不仅是中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总体方案设计者、首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更主持研制了18种探空火箭中的12种。多年来,其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关键领域帮助完成多项“首创”,为我国航天事业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地基”。王希季在办公室(...
彭桓武:专门写纸条请年轻人为自己的论文把关
1992年,孙昌璞(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并有幸在杨振宁先生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其间,他发现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发表的一篇关于量子布朗运动的文章中存在一个错误。是否应该直接指出这位备受尊敬的大科学家的错误?孙昌璞十分犹豫。他向杨振宁先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杨先生鼓励他主动联系彭桓武,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杨先生的态度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术不应有等级高低之分,不要迷信权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在西部,有一群“追光”的青年科学家
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国家防灾减灾和地方生态环境修复;探索前沿科学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迎难而上,矢志攻克世界性难题……有这样一群“追光”的青年科学家,他们扎根西部,用实际行动贡献力量。2012年冬天,在美留学的谢文刚,给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南志标发了一封求职邮件。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南志标的回信:“我们努力给年轻人搭建一流的学术平台,欢迎你来到兰大,来到西部。”谢文刚深受感动,老家是四川的他决定到兰州大学这个“...
潜心铸重器 为国育栋梁 ——追忆航空发动机专家蔡元虎
蔡元虎教授为小朋友们解答问题。西北工业大学供图2024年9月7日,我国航空发动机专家、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原院长蔡元虎,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74岁。“沉痛悼念蔡教授,大学时和蔼可亲的面容仿佛昨日”“蔡老师一路走好,我辈继续为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而奋斗”……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讣告下,三百多条留言诉说着对蔡元虎的思念与缅怀。立志报国投身航发研究“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实体工业。现在很火的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