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一支华南敌后抗日武装。东江纵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孤悬敌后且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东江纵队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知识分子多,港澳同胞多,归国华侨多,女战士多,“小鬼”多。东江纵队把抗日游击战争从农村推进到敌占港九大城市和沿海,成功创造了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范例。东江纵队抢救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精英,保护了我国文化瑰宝。东江纵队抢救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建立情报合作关系,促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发展。东江纵队对三年解放战争胜利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与琼崖纵队一道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对日、伪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者约3500人。东江人民抗日武装队伍有2500余人在抗战中英勇牺牲。东江党组织在抗战中得到恢复和发展,党员人数从1938年初的100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3970多人。
惠州是东江纵队的重要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地,下辖的博罗县罗浮山曾是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东江军政委员会(后合并为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和东江纵队领导机关驻地,是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指挥中心。
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位于博罗县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朱明洞景区内,于2003年12月2日,暨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之际正式开馆,首批列入“全国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2023年为纪念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在惠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牵头发起全国8家东江纵队历史纪念馆组成馆际联盟,旨在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育、项目共研、品牌共创等方式,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参加联盟的八家纪念馆分别为: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东莞市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深圳市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深圳市大鹏新区博物馆(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陈列馆。
基本陈列《华南人民抗战的光辉旗帜》包括五大主题篇章,具体包括:
第一部分“南国烽烟举战旗”: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战争,企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 殖民地。在濒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面前,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面对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广东党组织坚决贯彻中共中央指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富有革命传统的东江儿女积极响应,建立人民抗日武装,为东江纵队的创建奠定重要基础。

第二部分“中央指示扭危局”: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在东移海陆丰的过程中,遭遇重大挫折。危急关头,中共中央书记处发来“五八”指示,部队奉命返回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逐步扭转危局。

第三部分“伟大营救护文脉”:全民族抗战以来,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云集香港。香港沦陷后,日军对他们进行大肆搜捕。根据中共中央及南方局的指示,广东党组织、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周密部署, 将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成功转移到内地。茅盾称 之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第四部分“亮剑挥戈势如虹”:为顺应抗战形势变化和部队发展需要,1943年,中共中央指示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基础上,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东江纵队高举抗日旗帜,奋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挺进粤北山区,成为威震南疆、蜚声中外的抗日劲旅。

第五部分“北撤南征立新功”: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全国和平民主,1945 年 8 月 28 日,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10 月 10 日,国共两党在重庆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根据国共相关协议,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留在广东的复员人员坚持斗争,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后与两广纵队一道,为解放华南作出了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