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重塑城市“内涵” ——乐山市“四公一农”建设提升工作综述
2025-08-04 来源:乐山市融媒体中心

乐山高新区的居民,自从鹰嘴崖城市公园投用,便多了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家住中心城小区的市民胡洁发现,家门口的荒地建起了便民综合体,出门就能买菜、停车、散步;常来乐山品尝美食的成都游客程潇注意到,新建投用的多个停车场,让自驾“寻味”更方便……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源自2024年9月启动的乐山市“四公一农”(公园、公厕、公交站、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建设提升三年行动。

“四公一农”建设提升,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市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更对提升乐山旅游城市形象、加快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市上下深化“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主题实践活动,全力推进“四公一农”建设提升,加快建设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幸福美丽嘉州,让“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从“将就”变为“讲究”

“菜篮子革命”拎出百姓幸福感

“以前撑着伞沿街摆摊,摊位先到先得。现在的市场多方便,固定摊位不晒太阳不淋雨,每天都有人打扫得干干净净,设施条件也很好。”近日,记者走进升级改造后的蟠龙农贸市场,水果商贩杨玉琴整理着摊位,向记者讲述起市场的今与昔。

充足的经营摊位、清晰的功能分区、方便的上下扶梯,每层楼都设有公共厕所和电风扇等设施……蟠龙农贸市场的变化,正是乐山创新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机制的一个缩影。

菜篮虽小,牵系民生。曾经占道经营的露天菜市场,带来乱停乱放、卫生死角、污水横流等多重问题,也成为难以根除的市容秩序“顽疾”。

紧抓“四公一农”带来的城市管理新机遇,通过“启用、新建、改造、规范、取缔、转型”六种路径,“一场一策”分年度、分类型破解难题,乐山农贸市场建设提升全力推进——

在海棠街道,168个摊位的草堂寺便民市场投用,水电、通风、排水设施完善,结束了兴发街、洙泗塘巷、草堂寺巷露天摊点散乱占道、人车混行的局面;在张公桥好吃街,演武街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扩增,188 个摊位合理规划分区,配备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保障空气流通,设置洗手池、洗菜台等基础设施;大田农贸市场、衡山园农贸市场等完成升级改造,乐山高新区乐活中心农贸市场等建成投用……

自“四公一农”建设提升启动以来,乐山通过市区联动、疏堵结合、精细管控,全面重塑城市街面秩序与环境品质,46个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10个新建市场拔地而起。在市中区,慧园街、通江街、演武街、兴发街等沉积30 余年的城市“顽疾”在半年内逐一破解,并出台《农贸市场、便民摊区和适度占道经营专项规划》,推动“坐商定时定点、行商归点入市,日间保畅通、夜间促经济”,让城市“烟火气”与“文明范”并存。

从“ 将就”变为“ 讲究”,曾经的“脏乱差”变身“洁净美”,市民的“菜篮子”越拎越舒心、满是“幸福感”。

让“出行”更加“舒心”

小切口勾勒服务民生“大”画卷

今年3月底,马儿山公交换乘站(首末站)(一期)投入试运行。作为乐山主城区重要的公交换乘节点,该场站一期占地约8 亩,设置45个停车位,配套候车驿站、门禁系统、卫生间等12项便民设施,投用后极大提高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助力主城区缓堵保畅。

让市民出行更加舒心,变化的不只是公交换乘站。

来到中心城区车流量、人流量较大的柏杨西路,马铺儿、黑桥等公交站台已于今年4 月迎来“智慧”升级。以往的普通站台改建为港湾式站台,而全新投用的现代化智慧候车亭,配备LCD液晶屏电子站牌、发光站名牌等,可动态展示途经公交线路,实时显示在线运营车辆位置,方便乘客直观了解站台信息。“现在的站台比以前‘高大上’多了,关键还更方便,可以选择性乘车,不用再盲目等待。”市民邹莉说。

聚焦市民出行需求,以“ 小”为笔,勾勒出服务民生的“大”画卷。

今年我市计划总投资2.46亿元,完成754个公交中途站提升、15个公交换乘站(首未站)建设,目前公交中途站已改造提升495 个,公交换乘站(首末站)已建成6个。同时,提升公交运力,今年全市计划新购(更新)公交车254 辆,其中还有双层旅游巴士正抓紧生产,即将“亮相”。

不仅公交出行更便捷,随着一批公共停车场建成投用,市民游客停车也更方便——

充分利用空地规划停车位,文庙1 号、2 号停车场先后投入试运营,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平江西街临时停车场建成投用,配套安装路灯、监控、道闸等设施,全方位保障市民停车安全便捷;将致江路大桥桥下闲置空间改造为停车场,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泊位,有效缓解高峰时段停车难引发的交通拥堵;此外还有板厂街公共停车场(扩建)、青果山街西侧1 号和2 号临时停车场、里仁街东侧临时停车场等建成投用……“一地一策”应对“停车难”,为缓堵保畅助力。

要“面子”更重“里子”

城市“焕新”打造幸福美丽嘉州

在井研县,嘉华·金融汇邻里中心项目全新亮相,不仅有现代化综合性市场、精品超市,更集商业、休闲、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居民打造一站式便民生活圈;在沙湾区,沫若文化广场城市驿站开工建设,围绕公共厕所新增城市会客厅、便民服务台、休闲水吧等功能分区,带来城市共享新空间;在市中区,瑞松生活广场项目包含农贸市场、公共停车场、山体公园和特色夜市,集便民服务、商业消费、艺术体验、美食休闲于一体,预计10月整体完工……

以匠心塑品质,用实干惠民生,乐山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四公一农”建设提升持续“焕新”,让城市“面子”更新、“里子”更实。

据统计,去年以来,我市“四公一农”项目建设共完成272个。“在今年全市计划实施395个‘四公一农’项目的基础上,各县(市、区)紧抓城市更新的机遇,深入研判群众需求,挖增量拓空间,将继续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项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杨晓敏说。

“ 四公一农”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折射出提升城市品质、疏导城市功能、惠民利民便民的民生大问题。“作为牵头单位,我们将坚持定期调度、会商督办,对全市项目一个个现场核实,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困难。立足群众需求,严把建设标准,突出建管一体。牵头制定建成设施后续管理标准规范,统筹推进农贸市场规划建设、交通疏导、市容管理等工作,以‘绣花功夫’破解‘重建轻管’难题,促进全市‘ 四公一农’建设提升工作取得实效。”杨晓敏坦言。

(记者:宋雪)

(编辑:李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