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绿水青山间的三农答卷——践行“两山”理念二十周年
  • 专题:肥料在中国
  • 1
  • 2
  • 1
  • 2
儿童机票优惠不应成为“水中月”
成人票只需500元,儿童票却要820元,价格高出60%以上——近期,市民田先生计划带孩子去上海游玩,在某在线旅游平台搜索“一大一小”从北京到上海的机票时,大跌眼镜。“小朋友的票竟然比大人的还贵,难以理解!”再三考虑后,田先生最终选择乘坐高铁出行,孩子可以享受半价优惠。(8月19日《北京日报》)暑期本是亲子出游的黄金时段,然而,不少家长在购买机票时却遭遇了糟心事:儿童票不仅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优惠,反而比成人折扣票还贵,价格“倒挂”现象频发。这一现象,让儿童机票优惠成为了“水中月”,看似美好,实则难以触及。更有甚者,当家长试图为孩子购买成人折扣票以享受优惠时,却遭遇了基建燃油费用的纠纷,让本就复杂的购票过程更加闹心。儿童机票价格为何如此混乱?究其原因,在于定价规则的滞后与不合理。按照现行规定,儿童票一般是成人全价票的50%加燃油费的50%。然而,在民航市场高度竞争的今天,成人票折扣率普遍较低,很多时候都低于全价票的50%。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当成人折扣票价格低于儿童票价格时,儿童票按全价票的50%计算,自然就显得昂贵;而当家长试图为孩子购买成人折扣票时,又可能因为基建燃油费用的计算问题而陷入纠纷。儿童机票价格“倒挂”,不仅让家长们感到不满,更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初衷。该法明确规定,航空客运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免费或优惠票价。然而,现实中的儿童机票优惠却如同“水中月”。这种“优惠”不仅没有让儿童享受到实惠,反而因为价格“倒挂”而成为了负担,剥夺了儿童享受正常市场打折优惠的权利。儿童机票优惠失灵,暴露出的是政策弹性与市场规律之间的失衡。1996年出台的《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明确规定儿童按成人全价票的50%购票,这一标准在当时或许具有合理性。然而,随着民航市场的不断发展,成人票折扣率普遍降低,这一标准已经显得滞后和不合理。2021年《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出台,虽然赋予了航企定价自主权,但并未对儿童机票定价规则进行明确和细化,导致“全价票50%”与“市场调节价”并行的机制下,儿童票优惠实际已经失灵。要让儿童机票优惠不再是“水中月”,就需要政策紧跟市场变化,动态调整定价规则。一方面,可以探索以成人实际成交价为基准的浮动优惠机制,即在成人折扣价的基础上,再给儿童一个固定折扣,确保儿童票价始终低于成人票价;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在线旅游平台和航空公司的监管,确保他们在销售儿童机票时,能够明确标注票价构成和优惠情况,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纠纷。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票优惠是国家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政策紧跟市场变化,定价规则更加合理透明,才能让儿童机票优惠真正惠及每一个家庭,让亲子出游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商品评论区不能沦为“不良推销区”
“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就出去丢一个,很解气”“重卡车的轮胎可以刺伤吗”……据8月19日《工人日报》报道,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的铁蒺藜(三角钉)商品评论区看到,一些买家或分享商品使用经历或询问商品情况,原本用于安防等领域的这一商品被部分买家用于扎胎等不良用途。商品评论区是消费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互动交流的纽带。然而,部分商品评论区却变味了,曾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售卖女性内衣的商品问答区和评论区存在贩卖色情内容的现象。如今,诸如弹弓、弓箭弩的问答区,“能不能打鸟”“能打碎别人家玻璃吗”的交流内容裹挟其中;微型摄像头商家用“录像不闪光”“藏起来不会被发现”等字眼暗示偷拍用途……商品评论区夹杂诱导性描述、不良评论等问题,亟待引起平台重视。从表面上看,这类商品评论区的互动交流信息,是网友或者消费者的自然发声,但也有商家雇的“托儿”通过问答方式推销商品。也就是说,暗示商品不良用途的商品评论区,更可能是商家为规避某些禁用宣传语的监管而自导自演的推销戏码。虽然电商平台的系统会对评论区信息进行审核,但让人遗憾的是,某些既能用于正途也能用于歪门邪道的商品,平台似乎很难甄别出其中不良用途的暗示。避免商品评论区变成“不良推销区”,平台和有关部门都应强化监管。电商平台要对暗示不良用途的信息进行精准识别和屏蔽,通过触发关键词、人工审核、消费者投诉等渠道限制发布不良信息。同时,对于暗示商品有不良用途的商家要有严厉处罚措施,轻则要扣减商家信用分,重则要做出下架或封店等处理。有关部门要对商品评论区加强巡视和监测,一旦发现评论区存在不良信息,要约谈平台督促整改,或者对平台开出罚单,以高压监管对评论区进行长效整治。近年来,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有效遏制了曾经较为猖獗的刷单好评、售卖违禁物品等现象。如今,随着电商经济深度嵌入各行各业,一些新情况、新苗头或许会以令人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某些角落,这需要有关方面更新治理理念、提升治理效能,持之以恒,打早打小,绝不能给魑魅魍魉留有作妖的空间。
新华时评·民生无小事丨个人养老金领取“降门槛”顺应民生期待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题:个人养老金领取“降门槛”顺应民生期待新华社记者姜琳、张晓洁养老金一举一动,总会牵动人心。8月1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对外发布通知,就增加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和办理领取渠道问题,明确了具体操作办法。相关举措顺应民生期待,将有效提升参保信心。作为政府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养老金相当于自己在银行放一个“存钱罐”,除了能享受税收优惠,将来在基本养老金之外,还能额外多一笔养老钱。按照这次通知,自9月1日起,除了现有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领取条件的情形外,参加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也可以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这将有助于减少参加人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人有动力参与,放心为未来养老进行长期投入。社保权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寄托着民生期盼,蕴藏改革发力方向。适应就业方式的变化,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缴费办法;顺应人员流动性加大,简化流程,增强社保业务特别是异地办理的便利性;持续健全社保基金安全监管体系,守好百姓养老钱、保命钱……一系列回应百姓关切的举措正在路上。以改革之力,落民生之实。期待相关部门以百姓需求为标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出更多贴实际、暖人心的改革措施,织密“社保网”,撑好“保障伞”,为亿万人民强信心、添福祉。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