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财力优先投向“五大工程”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根据今年市两会上的《关于泉州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过去一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0亿元。新的一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创建、新区新城有机集聚、“聚城畅通”、共同富裕先行等都是“钱袋子”优先投入领域。 □记者 蔡紫旻
2021年 民生支出占比75%
过去一年,我市财政部门聚力保障高质量发展超越,扎实稳妥组织财政收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两项财政收入的税性比重均位居全省第二,实现财政收入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从数据上看——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0.2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8.8%。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8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7.9%。
从投向看,我市财政部门树牢为民理财宗旨,我市“钱袋子”聚焦“民生七有”,持续推进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提品质,全市民生支出499.5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5%,市本级投入1.87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
2022年 保障实施惠民生补短板专项
今年,我市将把财力优先投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创建、新区新城有机集聚、“聚城畅通”、共同富裕先行等“五大工程”,为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和打造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市本级统筹全口径“四本”预算安排支出394.46亿元,重点保障三个方面支出需要。其中:建设海丝名城方面安排139.7亿元,建设智造强市方面安排10.77亿元,建设品质泉州方面安排75.03亿元。
2022年预算对民生福祉保障、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有详细安排。
统筹财力保障实施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实施教育补短板,推动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满足需求,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医疗保障补短板,健全完善“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增强基本医保门诊保障能力。实施体育补短板,加大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实施养老服务补短板,有效保障老年人服务需求,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等。
支持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通过落实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鼓励城乡居民创新创业,投资实体经济增加财产性收入,支持发展文化旅游、海洋经济等藏富于民的惠民产业,扩大经营性收入。同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强化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殊群体帮扶,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增加转移性收入等。
推进深化生态市建设,构建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支持水岸一体做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城市绿化、防洪排涝、污水治理、地下管网等建设。实施利益共享、治理共担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上下游联动开展“两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