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保障灌溉用水。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监测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量,生成灌溉“处方图”,动员群众充分利用有效降雨,做好河堰、山塘、蓄水池、冬囤水田等蓄水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配水源,保障灌溉用水,缓解春耕生产用水压力。目前,修整山塘、水库20个,保障7000余亩土地灌溉用水。
二是保障工程用水。利用冬季融雪水、雨水及水库蓄水,建立工程专用水源储备池,采用预拌混凝土、干法施工等技术,减少现场搅拌用水,使用抑尘剂替代传统洒水降尘,降低扬尘治理耗水量,建立工地废水处理站,将混凝土养护水、洗车废水等经沉淀过滤后回用,保障工程用水。目前,全县共31座水库,蓄水量3918万立方米,可用水量3117万立方米。
三是保障人畜用水。开展管网摸排体检,查找管网“堵点、漏点”症结,通过安装增压泵,增加供水量,对管网漏损、堵点进行维修和疏通,制定优化高低区用水分配方案,定期检测水质,对集中供水点进行微生物、重金属等指标检测,防止水源污染,保障地势高区域供水正常。冬春季节以来,开展供水保障动态监测,解决供水问题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