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之声

中科院之声

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
135关注 4490382粉丝 44125微博

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

  • Ü 简介: 我们邀您一起,以科学的眼光看世界,以全球的思维论科学。
  • T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
更多 a
置顶 【关于公布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工作已经结束。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中国科学院党组审定,确认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将有效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 ​​​​...展开全文c
  • 长图
  • 长图
  • 长图
  • 长图
  • 长图
置顶 【关于进一步强调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纪律的通知】
各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为严肃增选纪律,各位有效候选人须严格遵守《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被推荐人行为守则》《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防止说情打招呼办法(试行)》等规定,切实履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承诺书》,在 ​​​​...展开全文c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比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地与高寒荒漠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地理分布、共生网络及组装过程,发现高寒草地细菌-真核生物跨界共生网络相对复杂,且其复杂性沿海拔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模式,而高寒荒漠网络对海拔变化并不敏感。°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和高寒荒漠土壤微生... ​​​​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和高寒荒漠土壤微生物对海拔的响应模式
中科院之声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和高寒荒漠土壤微生物对海拔的响应模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揭示了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生态栽培机制,发现中覆盖森林茶园耦合中密度种植可同步优化微气候与土壤养分。研究确立了“中覆盖+中密度种植”是实现茶叶高品质与茶园生态平衡的优化模式,为单一茶园生态恢复与传统古茶园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揭示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生态栽培机制 ​​​​
研究揭示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生态栽培机制
中科院之声

研究揭示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生态栽培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型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了乙醇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定向转化为乙醇酸,并揭示了水介导的氧穿梭机制。该研究为高效单原子催化剂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开发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乙醇高选择性氧化制... ​​​​
研究开发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乙醇高选择性氧化制乙醇酸
中科院之声

研究开发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乙醇高选择性氧化制乙醇酸

近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通过定量分析镍电池热失控不同阶段的界面反应及正极材料相变释氧主导作用,揭示了正极/电解液界面放热反应、晶格氧释放及后续反应是高中低镍电池热失控的关键驱动因素。该研究有望推动新一代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发展。°研究发现高镍锂电池热失控“真凶” ​​​​
研究发现高镍锂电池热失控“真凶”
中科院之声

研究发现高镍锂电池热失控“真凶”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兴凯湖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不仅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和停歇地,更是“碳中和”先锋。中国科学院在兴凯湖以系统性科研赋能,用科技激活湿地“碳银行”,践行“两山”理念。近年来,兴凯湖退耕还湿552公顷,恢复退化湿地1.8万公顷,芦苇沼泽碳汇功能得到恢复。 L中科院之声的微博视频 ​​​​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首次利用醛缩酶催化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一步高效高选择性合成复杂非天然氨基酸,通过机理研究与理论计算分析,阐明了酶的活性位点如何精确调控底物的空间构型。该研究展了醛缩酶催化功能范围°L-苏氨酸醛缩酶催化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研究获... ​​​​
L-苏氨酸醛缩酶催化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之声

L-苏氨酸醛缩酶催化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研究获进展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卧龙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100多只野生大熊猫的家园,还拥有全球最大的大熊猫饲养、繁殖和育幼基地。中国科学院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在保护区内结合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手段,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升级”,从单一物种保护迈向区域山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守护,持续增强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全文c
【研究揭示月球“晚年”为何还有火山喷发】#科技前线#

一直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在30亿年前就已“休眠”,火山活动基本停止。然而,我国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分别带回了20亿年前和28亿年前形成的玄武岩样品,证实月球在所谓“晚年期”依然发生了火山喷发。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 ​​​​...展开全文c
【我们熟知的冰,还有新结构?】#科技前线#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等创新发展了低能电子辅助合成方法,在疏水性金属——银的表面,首次生长了一种稳定的单层水-羟基(H2O-OH)结构。这一新形式六角二维冰结构的发现,改变了一百多年来人们的传统认识,进一步拓展了二维冰家族 ​​​​...展开全文c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集齐了锦葵科9个亚科代表性物种的基因组数据,系统解析了锦葵科复杂的网状异源多倍体演化历史。研究表明,锦葵科早期复杂的网状异源多倍化过程快速产生了至少5个倍性不同的古老多倍体谱系。该研究为理解植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揭示被子植物多倍化与随后二倍化过程在物...  ​​​​
研究揭示被子植物多倍化与随后二倍化过程在物种多样化中的作用
中科院之声

研究揭示被子植物多倍化与随后二倍化过程在物种多样化中的作用

日前,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提出并研制了基于氮化镓肖特基二极管的无源太赫兹相控阵芯片原型。该芯片利用氮化镓肖特基二极管的高速变容特性实现阵列天线谐振模式的动态调控,支持模拟和数字调相两种工作模式。°氮化镓基无源太赫兹相控阵机制研究获进展 ​​​​
氮化镓基无源太赫兹相控阵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之声

氮化镓基无源太赫兹相控阵机制研究获进展

2025年 8月23日 4时33分52秒 二十四节气—处暑。
2025年 8月23日 4时33分52秒 二十四节气—处暑。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超话 @中科院之声 ​​​​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在西藏当穷错-当惹雍错湖区开展流域地貌调查和湖泊沉积剖面采样,首次提供了青藏高原MIS1、5、7三次间冰期湖泊扩张的年代学证据,重建了覆盖最近约24万年的湖面变化记录。该研究为预测和应对未来水资源格局变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研究揭示气候变暖放大亚洲水塔湖泊扩张的空间... ​​​​
研究揭示气候变暖放大亚洲水塔湖泊扩张的空间不对称性
中科院之声

研究揭示气候变暖放大亚洲水塔湖泊扩张的空间不对称性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贡山三尖杉是独龙江流域的特有种,野外仅发现220棵。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科学家联合保护区启动“生命复制计划”。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全程指导下,贡山三尖杉的繁育及野外回归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有32株幼苗长至35厘米,达到野外回归条件,即将重返家园。 ​​​​...展开全文c
【仿生膜催化:助力心血管药物合成“提速”】#科技前线#

普萘洛尔作为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常被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但其传统合成过程耗能高、时间长、杂质多,后期需要分离提纯。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借鉴生物酶的“天然巧思”,设计出一种特殊的仿生 ​​​​...展开全文c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