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7月,海尔率先传来校企合作的新进展,与康复大学在海尔工业园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围绕大健康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展开合作,致力于打造产教融合新标杆,为健康山东、健康中国注入强劲引擎。
顶尖资源聚合
作为中国唯一以“康复”命名的高校,康复大学肩负着国家战略使命。这所由国务院部署、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院校,由山东省主办,教育部、中国残联、国家卫健委等与青岛市共建,秉持“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专注于康复领域的前沿科研和拔尖人才培养。
目前,学校设有康复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与健康等5个学院(部),自2020年起已与北京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多家顶尖机构建立合作。
今年4月,学校新增神经科学、生物材料和智能医学工程三个专业,其中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医疗健康领域,以实现智能诊断、个性化治疗等功能。
图片来源:海尔集团官网
与此同时,海尔集团在大健康领域布局已久,发展方向与康复大学高度契合。面对银发经济浪潮,海尔多年前就前瞻布局智慧康养领域,打造了 “1+5+N” 智慧康养全场景解决方案,创新构建起符合国情的 “3790” 智慧养老体系,近期还推出了专注银发经济的新品牌Haier care。
值得关注的是,其旗下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在生命科学、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大领域持续深耕,带动集团大健康板块规模从2019年的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0亿元,并且连续四年作为唯一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品牌”登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图片来源:康复大学公众号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表示,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及智慧场景开放等领域深入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培育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
助推构建“中国康湾”
康复大学与海尔集团的战略签约,是其近期高质量合作中的重要一笔。今年6月以来,学校动作频频,具体来看:
6月9日,与复旦大学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17日,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上海交通大学黄浦校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两次合作内容涵盖联合培养学生、人才交流、深度科研合作与高效成果转化等。
6月18日,与威海市政府签约,深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合作。
7月1日,与山东省康复中心附属医院签约,共建“康复大学附属山东省康复中心”,为学科发展和科研转化提供支撑。
......
康复大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所在的青岛高新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的支撑。作为“中国康湾”核心承载区,高新区2024年生命健康产业营收达125.31亿元,聚集相关企业近千家,医疗器械备案1030项。
今年5月,山东省政府发布了《支持青岛市康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市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制定《“中国康湾”产业发展规划》,将规划重点内容纳入省级产业规划布局体系。
随后,青岛高新区发布《康复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七项具体行动,全力打造“中国康湾”产业核心承载区及创新策源先导区,力争到2027年,推动全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伴随政策持续加码,“中国康湾”的建设开始提速。世界500强企业阿斯利康区域总部及生产基地已落户;“康复产业孵化器”吸引50余个前沿项目入驻;华夏生物与海尔生物医疗共建的中国人源性组织库示范项目启动……一个覆盖研发、转化、应用全链条的康复产业高地正在胶州湾畔崛起。
再看海尔集团与康复大学的合作,正值中国康复医疗需求激增的关键期。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研究显示,我国康复需求人群已超4.6亿,规模居全球首位,但康复治疗师仅约5万人,每10万人中仅3.57名,远低于50名的国际标准。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更凸显出康复大学作为国家级战略支点的关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