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砥砺奋进十三载 勇立潮头谱新篇
自2012年8月获批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至今,兰州新区已走过砥砺奋进的十三载春秋。
站在秦王川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上回望,兰州新区从一张白纸起笔,现代化城市图景越发亮丽。牢记国家级新区使命担当,兰州新区积极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获批13年来,紧扣“极、地、台、区”战略定位,以“创”开路,以“新”应变,奋力书写“活力新区、产业新区、生态新区、开放新区、品质新区”的时代华章,地区生产总值(GDP)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448亿元,实有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到72万人,经营主体从不足1000户增长到5万多户。2025年上半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6%,增速继续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续写着经济社会量质齐升、改革创新活力迸发、群众生活幸福美好的新篇章。
勇闯改革路 激发新活力
改革,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爱玛兰州新区产业园从初步洽谈到项目签约仅用时12天,兰州新区全程帮办服务,及时协调完成路口开设、电线杆迁移等难点堵点问题,让企业得以集中精力抢工期、赶进度。兰州新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和贴心服务,成为吸引企业投资、项目落地的核心竞争力。
13年间,兰州新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坚持以改革优服务、激活力,坚持“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原则,探索形成一套满足发展需求的管理体制,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兰州新区锚定“全国领先、西部一流”目标定位,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区域承载力、竞争力、影响力的重点工程,坚持对标标杆、先行先试,打出“十张改革特色牌”,精心打造“新事心办”服务品牌,在甘肃率先推行“无感续证”“一枚印章管挖占”“全域通办”“私人定制”等政务服务,1742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产业促发展 汇聚新动能
产业,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
兰州新区始终锚定“产业立区、工业强区”不动摇,加快构建多元共进、多级支撑、特色鲜明的“2+4+X+N”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新的增长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力。
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每天30万枝鲜切花香飘四海;在跻身全国百强的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西北地区首个精细化工中试示范基地建成投产,形成“研发中试—量产转化”一体化空间,累计引进项目197个,投产厂房100栋,成为兰州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13年间,兰州新区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速完善创新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累计引进优质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约6100亿元,构建起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现代服务等优势产业集群。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西北循环经济发展高地在兰州新区加速形成,甘肃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作用日益凸显。同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吸纳集聚创新要素资源,规划建设兰州新区“甘智汇”科创园,建成甘肃省离子束放射治疗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183个、产业孵化平台24个,研发投入强度达3.7%,创新动能持续汇聚,支撑新区向更高层次迈进。
生态铺底色 描绘新画卷
绿色,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13年间,兰州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创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用心用情描绘生态治理新画卷。
累计造林21万亩,城市绿化率由不足5%跃升至36%……昔日植被稀疏的生态脆弱区,如今已蝶变成满目滴翠、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兰州新区创新实施“生态修复治理+现代农业+优质林草业+城镇发展”模式,有效拓增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空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3%以上,提前完成万元GDP用水量“十四五”目标,“无废城市”建设进展顺利,38项“无废城市”指标体系达到国家试点城市中期评估目标。
尤为亮眼的是,兰州新区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落地“生态修复贷”“城市公交净零排放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绿金通”平台助企融资1389亿元。兰州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卓越实践荣膺“联合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树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标杆。
丝路架金桥 跃入新阶段
开放,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姿态。
13年间,兰州新区践行国家级新区使命担当,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口岸+通道+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46.1%,开放型经济实现新飞跃。
一列列装满货物的中亚班列、中欧班列如“钢铁驼队”,从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驶向中亚和欧洲;一架架全货机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腾空而起,飞向世界各地……兰州新区与世界的距离不断拉近。
近年来,兰州新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国际空港、国际陆港等叠加优势,突出打造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两大重点中心,着力发展新兴国际贸易、“保税+”特色服务两大新兴业态服务中心,同步培育平台经济、口岸经济两大特色经济,构筑起“一区、两港、六大指定监管场地、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立体化开放平台。布局建设“海外仓”及国际经贸服务基地,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航线和21个国际货运航点,兰石集团钻采装备、佛慈中药、大宏矿热炉、传祁乳业、农投鲜切花卉等70余种优质产品销往6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批设立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油装备)等国家级功能性开放平台,兰州新区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多式联运中心和物流集散枢纽初具雏形,为甘肃省打造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通道提供了坚强保障。
城市有品质 展现新风采
品质,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
兰州新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精明增长、紧凑城市”为导向,让治理“精度”化为服务“温度”,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大“同心圆”。
13年间,兰州新区打造了“15分钟生活圈”,建成中小学、幼儿园超100所,提供学位7.5万个,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床位2200多张,建成文化场馆78个;探索“养老设施+老年助餐”模式,建成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3家,构建起覆盖广泛的养老服务网络。高标准建成“七中心合一”的兰州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元分散”向“融合协同”转变。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辐射范围逐步延展,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成启用,兰州新区“一环六射”公路网、“一环两横两纵”铁路网纵横贯通,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一处处“城市末梢”的改变,都生动诉说着这座新城“精细出品质”的理念,让民生福祉在细微处落地生根。
十三载砥砺奋进,兰州新区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务实笃行的作风,在秦王川上书写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兰州新区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闯改革“深水区”、探索开放“新蓝海”、激活创新“强引擎”、织密民生“保障网”,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州新区实践新篇章。
数据来源: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
- 2025-08-19江西瑞金创办专门平台 帮助新就业群体提升技能(稳就业在行动)
- 2025-08-18乡村特色产业,如何持续发展
- 2025-08-18透过科创板看“硬科技”积厚成势
- 2025-08-18金融业破除“内卷”靠什么(财经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