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年的自然对话
——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见闻

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动物标本。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梦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通讯员 李梦皎 安光生
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万年自然史诗的门。
大厅中央,巨幅祁连山全景沙盘和数字投影,让1000公里的祁连山在眼前生动呈现——连绵山脉托举着直插云端的雪峰,苍翠森林间奔涌着哗哗河流,一眼尽览冰川与绿洲交织的磅礴,把整个祁连山的雄伟展现在眼前。
玻璃展柜内,30多件古生物化石沉默地诉说着祁连山沧海桑田的变迁,一旁的冰川模型在灯光下泛着蓝光。“祁连山2684条冰川储藏着1320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5个鄱阳湖的水容量。”顺着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讲解员手指的方向望去,沙盘上蜿蜒的“河流”滋润着张掖的沃野、武威的粮仓,甚至敦煌月牙泉,都来自这些冰川融水。
来到展角,“生命乐园”展区里藏着更多惊喜:肃南桦在岩壁上倔强生长,祁连马先蒿顶着寒风开花,这些只属于祁连山的植物,用年轮记录着高原的阴晴;雪豹的标本眼神锐利,岩羊的犄角带着山野的韧劲,87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无声地演绎着高原上的万物共生。
更动人的是那些藏在数据背后的故事:5547米的素珠链峰下,裕固族的毡房飘着奶茶香;50多座5000米以上的高峰间,生态管护员们守护着冰川的纯净。肃南,用650公里的祁连山地界,既守护着雪豹的家,也让黑河、石羊河的水继续滋养河西走廊的万家灯火。
这里不只是标本的陈列室,更是自然与人类的对话场。通过AR装置,可以“偶遇”虚拟岩间踱步的雪豹。在博物馆,自然从不是标本里的静止,而是能触摸、能偶遇的鲜活对话。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8月07日灵台县博物馆暑期青少年志愿者讲解培训启幕
- 2025年05月08日兰州大学“草地修复”项目亮相国家博物馆
- 2025年04月05日甘肃简牍博物馆导览AI机器人接入DeepSeek大模型
- 2025年03月25日甘肃省博物馆“翼讲解”开启智慧文旅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