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视界】影像再现空中保卫战

 2025/08/13/ 08:5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杨文秀

【视界】

影像再现空中保卫战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广联城市台工作委员会组织海内外50余家电视台及华文媒体,将于2025年8月15日起联合重播大型系列纪录片《血铸河山》。其中,由兰州广播电视台创制的《兰州空战》入选播出名录。

  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兰州作为抗战生命线的咽喉要塞,将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输送到全国战场,尤其是与日军展开的空中搏杀,为争夺制空权、保障前线补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战略枢纽作用。纪录片《兰州空战》深入地方抗战史,以1939年2月11日和20日的两场空战为核心,系统披露了中国空军与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联合抗击日军轰炸兰州的重要历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念意义。

  作为国际援华大通道的中转站,苏制弹药枪械、飞机、志愿航空队都在兰州汇集,重建中国空军的火种也在兰州点燃,兰州的战略重要性可见一斑。纪录片通过翔实的档案资料、历史影像、现存遗址遗迹、目击者的回忆、专家访谈,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空中保卫战生动再现。这不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影像文献,更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该片的结构设计别具匠心,兰州鼓子表演唱词正是对兰州空战情状的生动描述,鼓子弹唱与空战的关键节点交叉剪辑,同时穿插空中战场的阶段性变化,让观众更为直观地了解到中国空军的抗战始末。在西北国际交通线尚未开辟前,日军在中国领空肆无忌惮,空中装备数量质量上的巨大差距,令原本力量薄弱的中国空军勉力维持到武汉会战时丧失殆尽。苏联援华通道的迅速开辟,让兰州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飞行员的培训基地,苏制轰炸机、歼击机、志愿队在兰州汇集,中国空军的根基在西北重镇重新建立起来,这才有了影片开篇时令人热血沸腾的一幕:1937年12月1日,由苏联空军和中国空军驾驶的歼击机群和G6轰炸机群分两批从兰州飞赴南京,重创日本空军,也直观解释了日军为何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兰州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空袭轰炸。

  围绕抵抗日军的空袭,纪录片从彼此对立的双方展开对比叙事,一方是日军妄图毁灭中国空军根基、切断中苏援助线的野心和间谍活动;另一方是中国空军与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携手集结领空力量,建立与日本针锋相对的反侦察情报站。本片的华彩篇章——1939年2月20日,“黄河铁桥”保卫战拉开西北天穹决胜的帷幕。在中方战斗装备精良、情报信息层层传递、精锐空军严阵以待等多方面优势下,中国空军在对日战斗中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极大地提振了抗日斗志,也彻底打破了日军企图将武汉、广州、兰州连为一体进而包抄全国的企图。这场战斗留存的史料镜头不多,但在鼓子弹唱的高亢渲染下,极易在观者的想象中完成这场空中大捷的描摹。

  兰州地方史在片中也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呈现。纪录片深入挖掘史料,从协助联络、维护国际援华通道而成立的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到甘肃青年抗战团、省外留学生抗战团、西北青年救亡读书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各种抗日救亡组织的纷纷建立;从地面防空部队的坚守,五泉山修建防空洞、防空壕到空军基地的建设,再到普通民众的支持,全方位地展现了兰州在抗战中的贡献。日军的轰炸给兰州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普照寺等历史建筑遭到破坏,兰州人民的家园频遭空袭。据史料记载,从1937年11月到1943年10月,日军飞机共计出动670架次,空袭36次,投弹2738枚,造成死伤406人,炸毁房屋2.16万余间。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这座城市人民的不畏强暴、坚韧不屈。影片大部分色调是黑白的,展示兰州当下风貌的彩色段落常聚焦于群众宁静祥和的生活,鲜明的今昔对照,恰是为何而战的意义所在。(本文文字均由杨文秀撰写)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