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福建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见证着海丝文明的过往。在数字化时代,这些珍贵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正需要年轻力量以创新方式传承延续。
“您看这开元寺的古榕,已有千年树龄,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丝起点的繁华过往。”清晨的阳光洒满泉州开元寺,身穿白色文化衫的志愿讲解员、泉州师范学院学生陈嘉琪正笑着为游客引路。不远处,几位同伴也各自围住访客,用生动的讲述打开通往宋元时代的文化之门。
这样的讲解场景,如今遍布泉州各个世遗点。而这批青年志愿讲解员的成长,正源于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泉州师范学院承办的“海丝泉州师生讲解人才素质提升计划”。百余名师生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赓续海丝文脉,讲好泉州故事”的使命担当。
“海丝泉州推荐官”、泉州申遗参与专家担任团队导师作现场讲解示范
为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培养兼职城市讲解员,提升“宋元中国 海丝泉州”城市品牌形象,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师范学院共建“海丝泉州推荐官·泉州师范学院文旅工作室”,实施讲解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依托四维立体培养体系,一支专业精湛、素质过硬的讲解队伍和一批文旅创新人才从工作室走出,成为助力泉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智囊团”。
工作室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上好“必修课”。泉州市文旅行业的多位专家、学者、“海丝泉州推荐官”、金牌讲解员,从世遗泉州的历史底蕴、文化传承和时代价值等不同专题、视角进行解读,为师生讲好泉州故事提供丰富知识储备。“作为一名外语专业的学生,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在文化专业领域的英语水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参与项目的泉州师范学院学生阮子勤说,“也希望能以此更好地服务于泉州的对外交流,让外国友人了解泉州,喜欢泉州。”
青年学生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公益讲解服务
同时,工作室通过导师讲解练好“基本功”。在上述多位专家导师的带领下,师生走进开元寺、府文庙、天后宫等世遗点和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非遗馆等博物馆,开展中英文讲解示范。大家逐渐掌握在不同场景下,如何以闽南味、国际范、现代化的表达方式,生动准确地讲解,并更好地与游客双向互动。通过实践考核的师生可获得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颁发的古城公益讲解员证书。
截至目前,工作室组织70余名师生参加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承办的古城世遗点位公益讲解活动,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近400场服务。“我很自豪他们对泉州文化的兴趣,也热心解答,还听了很多他们家乡的故事,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更深入地热爱家乡泉州。”泉州师范学院学生赖泽涵分享道。像他一样的志愿者们,用专业周到的服务,展示着泉州的独特魅力和古城的历史文脉。
“海丝泉州文旅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代表们宣誓
“我们希望通过扎实的语言培训、过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让广大师生更好融入社会,增强使命感。”泉州师范学院教师谢燕鸿表示,“要让理论教学和实践创新结合,用双语把海丝泉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发展理念传递给世界各国游客,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讲解不是背诵资料,而是让古城的故事活起来。”泉州师范学院文旅工作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主动融入城市文旅行业大局,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文旅行业用人体系的深度融合,建设高品质文旅工作室,带领更多青年文旅志愿者成为古城文化的“宣传员”“播种者”,让泉州的烟火气随着青春的声线传播得更远、更动人。(雷渺鑫 黄丹琳 严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