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12日 星期四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⑩】晋侯鸟尊:见证“晋”从何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建斌 杨珏 《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12日 01版)

        晋侯鸟尊  山西博物院供图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⑩】  

      周之兴也,凤鸣于岐。周朝人喜爱凤鸟,青铜器物多以鸟形、鸟纹为装饰。晋国(核心域在今山西省)作为周王室的同姓封国,继承了周王室鸟崇拜的传统。2000年,位于山西曲沃的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了晋侯鸟尊,就是这种传统的佐证。

      走进山西博物院展厅,鸟尊凤鸟伫立回首的造型最为引人注目:凤鸟头微昂,尖喙上扬,圆睛凝视,高冠直立,一副卓然于世的神态。鸟背上栖立着一只小鸟,大鸟回眸守护,小鸟孺慕依偎。这小鸟也是打开器盖的盖钮。凤尾下,一巨象缩首,象鼻内卷而上扬,与凤鸟硕壮的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体现了古人的设计巧思。

      “它代表了晋文化的源头,承载着山西这片黄土地的厚重历史。”山西博物院学术研究部主任陈汾霞手指来自西周时期的晋侯鸟尊,自豪地说。在鸟尊的背部器盖内及内腹部,均铸有相同的两行九字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出土金文‘晋字’,山西的简称‘晋’就来源于此。”陈汾霞告诉记者。这行铭文,表明鸟尊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它的主人正是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他或许没有父亲知名度高,他的父亲就是在历史故事“桐叶封弟”中被分封到“河、汾之东”的叔虞。山西太原的晋祠,最早就为供奉叔虞而修建。

      3000多岁的晋侯鸟尊,修复过程历经坎坷。因盗墓袭扰,鸟尊发现时,已破碎成百余块,几近“粉身碎骨”,后修复专家妙手回春,才得以“重生”。当凤鸟的羽翼渐次舒展,大象的轮廓愈发清晰,唯独象鼻的形态,因为缺少了一截,成为悬疑——是内敛含蓄的内卷,还是昂扬舒展的外翻?这个谜题困扰学界多年,直到工作人员在整理晋侯墓地114号墓中青铜碎片时,意外发现了那截缺失的象鼻:是向内卷!鸟尊失落多年的“最后一块拼图”成功拼合,在出土多年后,这座晋侯鸟尊终于完美合璧。

      从周初的叔虞封唐,到燮父改唐为晋,晋侯鸟尊诠释了“晋”从何来,见证了三晋大地数百年的荣辱兴衰。

      (本报记者 李建斌 杨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