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隆德县温堡乡始终将产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抓手,聚焦“一户一策”精准发力,通过实行托管代养、特色养殖等到户产业,为全乡群众铺就稳定增收之路,筑牢防返贫坚固屏障。
走进温堡乡杜川村的村集体肉牛养殖合作社,30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正悠闲地嚼着饲草,个个膘肥体壮。记者在与杜川村负责人聊天中得知,杜川村里通过“合作社+村集体+监测户”模式,整合帮扶资金购入优质肉牛,聘请专业养殖员负责日常照料;同时针对存在无劳动力、弱劳动的监测户,实行“托管代养”,为他们开辟了“零风险”增收渠道,实现“农户增收、集体壮大”的双赢局面。
“杜川村主要以肉牛养殖和冷凉蔬菜种植为主,现有肉牛350头,其中为监测户和兜底户托管带养人均一头,联农带农种植辣椒2.6亩,一年稳定收入在1.5万元左右。”温堡乡杜川村党支部书记杜向荣告诉记者。
在温堡乡杜堡村的卜殿安家,肉鸡养殖在方寸庭院里“啄”开致富新门。见到卜殿安时,他正在鸡棚里忙着通风,喂饲料。看着棚内“活泼”的肉鸡,眼里满是希望。他告诉记者,乡镇干部走访时发现他家有闲置院落,适合发展养殖业,且自己有过肉鸡养殖经验,便为他量身定制了肉鸡养殖帮扶措施。肉鸡到位后,还邀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从科学饲喂到疫病防治,手把手传授技术。
“今年我通过政策的扶持,进购了100只鸡苗,这批鸡苗养成后一只售价大概在130元,同时借助政策,我又进购了两头肉猪,今年收入大概在1.6万元左右。”温堡乡杜川村村民卜殿安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记者在温堡乡新庄村的陈永刚家中看到,他正在家中后院打理自己的蜂箱,观察蜜蜂采粉情况。陈永刚告诉记者,由于腰间盘突出导致右腿神经受压迫而行动不便,乡镇干部了解到他有养殖意愿,且自己家附近山林茂密、野花丛生,具备发展养蜂产业的天然优势,便帮他购进15箱中蜂,让他从生病的“闲人”变成了甜蜜的“忙人”。
“我这几年身体不太好,做了手术也干不了重活,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养殖中蜂,我感觉养蜂比较适合我,我共养了15箱蜜蜂,今年预计能收入8000元左右。”温堡乡新庄村村民陈永刚说道。
产业兴则根基稳,收入增则底气足。温堡乡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到户产业,让一个个特色产业“小项目”汇聚起防返贫、促增收的“大能量”。下一步,温堡乡将持续优化产业帮扶机制,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受益,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温堡乡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巩固衔接、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特别对监测户、兜底户、低收入户等困难群体,采取‘乡班子成员+一村一专班+党员挂联诺’的模式,全面准确谋划落实蜜蜂、生猪、基础母牛等到户产业,切实将农户捆绑到产业链上,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温堡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柳望兵对记者说。
新闻热线:18909543000
投稿邮箱:ldx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