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8月20日报道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智己都是一个很矛盾的品牌:
一方面,在底盘、三电、智能化配置等科技配置上堆料的堆料毫不吝啬,在售价20万的车上能让你常常见到过去在更高阶车型上才会出现的配置。
而另一方面,传播叙事却始终偏向 “精致白领”,试图触达女性用户,核心亮点却始终锚定底盘与性能。这种割裂,让品牌形象有些游移不定。
全新一代LS6的登场,似乎标志着这个品牌终于想明白了自己该卖给谁。
在发布会后的群访环节,智己CMO李微萌透露,新一代LS6开启预售仅30分钟,小订量就突破1万台。
她笑称,“还是第一次在媒体群访时,现场就遇到订单量破五位数的情况。”
在发布之后的第一个周末,大量消费者涌入智己的线下门店,各个地区的智己门店客流如织。
看到这,你可能会疑问,都2025 年了,纯电续航 450km的车有什么可吹的?对于纯电车来说,这个续航确实没什么,但全新智己 LS6 是增程。
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过半,但仍然有近一半燃油车用户没有被说服。问题出在哪?
智己CMO李微萌在群访中直言:“很多用户家里装不了桩,北方冬天续航打折。不是他们不想买新能源,而是现实条件让他们顾虑。”
于是,智己提出了一个新的答案:不让用户在“纯电的焦虑”和“增程的妥协”之间二选一,而是把纯电体验与增程补能叠加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以纯电定义增程”。
新一代智己LS6最鲜明的产品标签和技术标签非常的统一,就是增程版本车型,最大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能达到450公里以上。
长期以来,增程被认为是“折中方案”:解决了里程焦虑,却牺牲了驾驶体验。过去这段时间,各家车企在插混和增程上的思考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向:从依靠“大油箱”制造出的好看续航数据,逐渐转向通过“大电池”带来的真实好用体验。动辄上千公里的极限续航,如今已经不再稀奇。但消费者在日常使用场景中的感受,却常常与数据脱节。

原因很简单。多数用户选择增程或插混,本质诉求是“日常省钱”。结果却发现,大油箱撑起的上千公里续航几乎没有参考价值,真正承担日常通勤任务的,往往是那块100-200公里的小电池。两天一充,体验感并不好。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智己选择了另一个解决方案——“同源”。“我们的增程车和电动车必须同源,用最好的电车技术去做增程,而不是在燃油车逻辑上嫁接电机。”智己CTO项娇说。
于是有了66度的宁德定制电池、800V高压平台、450公里纯电续航和1500公里综合电感出行。甚至在亏电状态下,油耗也压低到5.32L/100km,做到安静和平顺。
李微萌给它起了一个直白的名字:“自带超充桩的电车。”
这不仅是一个新的技术表达,更是一种市场逻辑的转向:LS6的目标,是让用户不再做能源形式的“选择题”,而是获得“全都要”的体验。
如果说新能源市场的大趋势是共识,那么如何在其中找到差异化,就是车企的“修炼内功”。智己的答案,是把产品做到极致——哪怕是常常被忽略的细节。
项娇在群访中有一句话:“能做100分,就不要做98分。”
这种执念贯穿在底盘与智能座舱的细节中。
底盘,是全新智己LS6的灵魂所在。
项娇形容这台新车是“满血版底盘”。团队为此进行了超过往常50% 的调试轮次,六大典型路况逐一攻克,悬架下跳行程增加25%,确保极限状态下轮胎不会离地。四轮转向的幅度提升到18度,带来更灵活的小半径转弯。CDC 电控减震器的瞬态增益提升12%,让车身侧倾和横摆的控制更稳健。
这些数据背后,是大量看不见的推翻与重来。
项娇说,团队给自己的要求就是“鱼和熊掌必须兼得”:既要有中大型 SUV 的舒适与豪华,又要满足驾驶者对人车合一的渴望。用户走进展厅,可能感受到的是“开起来更稳了”,但在背后,是工程师无数次把98分推到100分的执念。
屏幕,是智己座舱体验的符号。
智己过往的“雨夜模式”,因为在大雨中能清晰补盲而广受好评。
这一次,5K 臻彩驾舱屏升级带来了更直观的体验。盲区补画幅面扩大40%,配合 AI 算法,雨夜画质接近白天。DZT 动态区域追踪2.0则会自动高亮高危目标,让驾驶员在余光里一瞥,就能获得安全感。
智己汽车品牌与用户高级总监焦樵反复强调“一眼即得”。在他看来,主驾最重要的就是直觉:信息在你余光扫过的地方自然浮现,而不是让驾驶员频繁切换视线。于是智己把最完整的信息集中在一块屏幕上,而不是用 HUD、中控屏、仪表盘的组合去分散注意力。
副驾的体验,则被拉到“头等舱级别”。3K 内嵌屏幕搭配零重力座椅和贵妃椅模式,让副驾真正成为休憩空间。焦樵笑称:“副驾决定家庭幸福。”
这一次,智己把品牌理念落在了触手可及的细节中。
智己过去的叙事,常常对准“精致白领”,但产品的核心亮点却在驾控和性能。这种错位,让外界对它的用户画像产生困惑。
全新LS6的登场,意味着智己终于正视“它要卖给谁”。
李微萌说:“我们的定价逻辑,就是让15-20万预算的燃油车用户,没有压力地买新能源车。”
第一类,是 BBA 用户。 他们对底盘和操控的要求极高。换电车时,他们不愿意放弃驾驶质感。智己希望用灵蜥底盘的升级和纯电的静谧,承接这部分人群的需求,让他们觉得这是比原来油车更好的选择。
第二类,是十七八万油车用户。 李微萌算过账:以18万的油车为例,五年用车成本和 LS6基本持平。但 LS6带来的,却是全面领先的体验——更强的加速、更静谧的座舱、更智能的交互。对这类用户来说,可以“花一样的钱,享受更好的体验。”
第三类,是北方用户。 在续航焦虑和补能不便最突出的地区,增程版的450公里纯电续航、强大的热管理和低能耗油电切换,切中了需求。李微萌提到,发布会当天就有来自内蒙古的用户身穿民族服饰表达激动:“终于等到一台哪里都能去的 SUV。”
除此之外,传统增程用户和纯电用户也可能因为 LS6的体验升级而被吸引。无论是“雨夜模式”的好口碑,还是800V 快充带来的便利,都在打动新一批潜在车主。
智己想做的,是消除一切顾虑,让用户不必纠结路线选择,只需关注驾驶的愉悦与旅程的自由。

智己不是第一个做增程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它给出的答案不同:不是在纯电和增程之间二选一,而是用纯电的体验去重塑增程的边界。
9月10日的正式上市,或许会揭晓更多答案。但此刻展厅里不断亮起的订车屏、试驾预约表上排到月底的名单,已经在说另一个故事 ——当技术学会俯身倾听,用户给出的回应,往往比预期更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