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财经
【高质量发展看伊犁】中交路建昭温一标项目部攻克世界级隧道技术难题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古利旦·马合沙提       2025-08-20

冰川之下破岩壁

中交路建昭温一标项目部攻克世界级隧道技术难题

伊犁新闻网讯(记者李亚锋 陈天金)西天山腹地,木扎尔特冰川之下,一台直径8.83米、重1500吨的钢铁巨兽“昭苏号”TBM硬岩掘进机正艰难挺进。这里是G219线昭温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西天山特长隧道平导洞,隧道最大埋深2380米,顶部覆盖冰川,围岩破碎、涌水频发,堪称世界级施工禁区。

今年年初,“昭苏号”TBM硬岩掘进机进入长达360米的断裂带核心区。蚀变岩遇水如麦芽糖般崩解糊住刀盘,掌子面塌方频发,TBM硬岩掘进机被卡死6次,7个月仅推进60米。传统超前注浆加固由于无法精准定位破碎岩层,收效甚微。

“我们预料到了地质条件差,但没想到这么差!”中交路建昭温一标TBM总工程师李刚坦言。

W020250817811689836791.jpeg

八月十五日,中交路建昭温一标项目部工作人员在平导洞对“昭苏号”TBM硬岩掘进机进行冲洗。 李亚锋 摄

紧急关头,中交路建昭温一标项目部青年协同创新工作室紧急集结。

最初,青年协同创新工作室技术人员提出利用超前注浆加固的方式,即把一种聚氨酯注入到山体岩石中,把破碎的岩石粘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再慢慢掘进。

“效果不明显。因为施工人员隔着刀盘难以判断注浆部位是否是围岩最破碎的区域。”李刚说。

为了破解刀盘被卡死的问题,青年协同创新工作室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论证并提出颠覆性方案:在平导洞左右两侧及顶部开挖3条救援导洞,直抵刀盘前方最破碎岩层区域,实施“注浆+救援导洞”靶向治疗方案。

青年协同创新工作室成员王乐乐介绍,这种方式相当于为“盲眼手术”装上导航仪,让注浆直击要害。最终,在各参建单位的通力配合下,“昭苏号”顺利通过了断裂带围岩条件最差的区域。

正是由于青年协同创新工作室的突破,为西天山特长隧道这项世界埋深最大公路隧道工程按下加速键。昭温公路项目建成后,伊宁市至阿克苏公路里程将缩短至445公里,保证全天候通行。

据了解,“昭苏号”TBM硬岩掘进机将“卡机噩梦”转化为“中国标准”,是中交路建昭温一标项目部青年协同创新工作室保障工程稳定有序推进的一个缩影。

自2024年4月中交路建科学技术部、团委授予中交路建昭温一标项目部青年协同创新工作室以来,该工作室已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9项、发明专利15项,申报课题10项。特别是在施工工法创新研究方面已完成4项工法,其中2项工法被评为自治区级公路工程施工工法,《敞开式TBM“滑道自进式”进洞施工工法》为自治区级优秀工法。

f151a97b43a8ceb8d7a187cc8b80247b_7deb19bb242c0ca40661db9d4226b20a82ad97b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