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灵活多动的寄居蟹在攀爬藤上蹿来蹿去、稳重的角娃慵懒地蹲在饲养箱内,憨态可掬、彩色小虾米在恒温水箱游动……在乐清,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爱上了饲养异形宠物。
所谓异形宠物,是指有别于猫、狗等的小众宠物品类,爬行动物、小型哺乳类动物、昆虫等均可包括在内。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推动,不少人开始尝试饲养“异宠”。
成为异宠推介官
守宫拥有滑溜溜的身体,鲜艳的肤色,此起彼伏的斑点和突起,外行人觉得它就是一种有毒的蜥蜴,十分“可怕”,但乐清男生小李却对它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守宫拥有一对漂亮的“卡姿兰”大眼睛,从正面看嘴巴呈微笑形状。“每次看都觉得这小东西好漂亮、好呆萌。”小李说,一年前,因为对守宫充满好奇,他买了一条幼年的雪花白化无纹红眼暴龙开始饲养。
雪花白化无纹红眼暴龙。
饲养宠物对小李来说并不是毫无经验,“一开始我在家里主要养观赏鱼,后来渐渐地对守宫感兴趣。”小李说,守宫作为壁虎类动物,需要重点关注环境控制,这就涉及温度调节和垫材选择。细心的小李在网络上学习饲养知识,经过一年的细心呵护,幼年守宫已经成年,逐渐显现出明显的体态纹路,观赏性更强了。
记者了解到,异宠有自己独特魅力,相比猫犬,它们大多不需要主人陪伴、按时喂食、定期铲屎或者带出去遛弯,比较省心省力。“年轻人想要陪伴,又希望点到即止的付出,异宠刚好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小李说。
从守宫开始,小李饲养的异形宠物类型越来越多,家中摆放了寄居蟹、角蛙、中华沙蟹等异宠饲养箱。他也从中发现了商机,开始摆摊售卖异形宠物。每到晚上夜市开张,他的摊位常常能吸引一些年轻人,“这是什么?”“这要怎么养?”面对顾客的好奇心,小李也会耐心讲解。为了增加寄居蟹的观赏性,他还自己动手DIY色彩鲜艳的螺壳。
打开科普新世界
3个月前,耐不住孩子的喜欢,市民高先生买了7只寄居蟹。“本来只想买一只寄居蟹给孩子当宠物,但是得知寄居蟹是群居动物,容易孤独抑郁,就一箱‘端’了。”高先生说,除了寄居蟹,他还配备了寄居蟹生活需要的椰土、海盐水、躲避器皿等。
寄居蟹。林伊格 摄
“第一次养寄居蟹,没想到有那么多门道。”高先生说,自己曾经有养猫的想法,但是掉毛是猫宠的通病,再加上家里孩子还小,就打消了养猫的念头。而寄居蟹的饲养比较简单,一两天给它们换一次水、投放一次食物,不需要费太多时间。在家中有了新成员的这些日子,女儿一放学回家就开始关注寄居蟹是否进食、是否蜕皮长大,积极地给它们换水投喂,花时间专注观察它们的行动。虽然比起猫狗宠物,饲养寄居蟹没有直接的情感互动,但也让孩子有了照顾动物的体验。
“我们现在一直在了解饲养寄居蟹的相关知识,也算是打开了新大陆。”高先生说,经过3个月的养护,他也摸索出寄居蟹喜欢夜间活动,在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里比较活跃,喜欢吃有甜味的食物等生活习性。一次无意间,高先生捕捉到寄居蟹换壳的过程,看着一只小型寄居蟹“偷感”十足地从一只壳中爬出,快速钻进另一只空壳,他和女儿都很惊喜。
独特安静的陪伴
当“猫狗双全”不再是都市养宠的唯一选择,蜥蜴、角蛙、寄居蟹等另类宠物正以惊人速度占领年轻人的生活空间。在市区叶女士家中的生态缸里,一只嘴巴占据半个身体的角蛙蜷缩在角落。很难想象,如今有一只手掌大的角蛙刚来叶女士家时只有一枚硬币那么大。
角蛙。
“养蛙比养植物还要省心。”叶女士说。2022年,她和女儿在温州五马街买下了这只角蛙,有些人可能“嫌弃”角蛙湿答答、黏糊糊的外表,但是女儿觉得它丑萌丑萌的。叶女士将角蛙带回家,为它准备了生态缸,通过造景模拟角蛙生存的自然环境。“偶尔更换下水源,定期投喂一下,养蛙真的很适合我这种懒人。”叶女士笑着说,她在网上买了角蛙专用饲料,相比新鲜食物更方便打理。
“有段时间我发现角蛙特别懒,每天乏力,一动不动,我就有点担心。”叶女士说,但是目前乐清的宠物医院基本没有针对异形宠物的治疗服务,她只能在网上搜索相关情况的处理方式,买了药水给角蛙泡澡,结果确实好了很多。随着角蛙长大,女儿也时常把它捧在手心,甚至想要放在口袋里带出门,爱不释手。
在与异形宠物相处的过程中,养宠人也在学习与自然共处的方式。它们不能给予温暖的拥抱,但能提供一种独特而安静的陪伴,让人们在忙碌生活中拥有一片小小的、奇妙的自然角落。
尽管异宠凭借“不掉毛”“好养活”圈粉,但相比传统宠物,异宠驯养历史较短,爱宠人士在饲养前也要警惕部分异宠存在潜在风险。“一般的蜥蜴类、蛙类、蟹类都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但注意蛇类和龟类多为保护动物。”乐清市金太阳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负责人胡金济提醒,饲养异宠前需提前了解宠物种类特征,确认宠物是否为合法性动物。特别是针对外来物种,不能随意饲养,也不能随意放生,以免破坏生态环境,若有需要可以向当地部门或机构求助处理。“无论是传统宠物还是异形宠物,饲养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准备养宠设备,不能仅图新鲜,要负起长期责任。”胡金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