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19日,第十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决赛线上线下同时开赛。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613所高校、1972支队伍的近2万名学生同时参赛。中国民航大学选派5个学院6个专业的70名学生组成7支参赛队参加决赛,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竞争,中国民航大学“航大平安”队和“航大绿色”队均获得国家团体一等奖,“航大智慧”队获得国家团体二等奖。

其中由分数最高的3支队伍总和成绩构成的高校排名中,北京大学获得冠军,中国民航大学排第22名,实现了学校在该赛事上高校排名连续第6年的提升。在高校成绩排名前30中,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17所985高校,以及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5所211高校。
在赛后第一时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开展赛后交流分享会。会上,教练张智、范龙飞两位教师总结往年天梯赛参赛经历,并从团体成绩、高校成绩、个人成绩等多方面对今年的赛事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参赛的2021级学生进行赛后交流分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学生、已保研至天津大学的葛朋林分享说:“成绩有所起伏很正常,不要害怕失败,要坚定并相信自己。希望同学们多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现在的竞赛培养模式日趋完善和体系化,教练团队非常的用心和负责,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样的机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21级学生邓琦川说:“在天梯赛的赛场上,独自面对屏幕的3小时既漫长又短暂。经历过10分钟AC的畅快,也体会过debug半小时的焦灼,比赛的每个决策都关乎排名,是继续攻坚还是转战下一题?最终看着自己的队伍跃上实时榜单,我突然明白:编程竞赛最美的不是奖牌,而是把脑力发挥到极限的成就感。”
“努力过后并不一定会成功,但努力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学生、已保研至北京邮电大学的刘瑞轩说,“从2023年开始,不知多少个深夜的键盘敲击声,不知多少次的vp,却总是遗憾与奖牌擦肩而过,但自己通过不断努力、坚持刷题,在后来的保研夏令营、预推免所有机试均AK,最终保研至理想院校。请大家相信努力过后一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大二时,我开始接触算法竞赛。起初,面对复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我屡屡受挫,但在家人和同学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每天坚持5小时高强度训练,并多次获得ICPC区域赛银奖。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学习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多刷题、多讨论、多总结,保持积极心态,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学生、已保研至天津大学的陆浩楠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学生、已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研究所的孔子豪表示:“程序设计竞赛是我大学生涯最难忘的经历。性格内向的我曾鲜少尝试新事物,庆幸自己偶然迈出了参赛的第一步。我深刻领悟到人生最遗憾的从来不是‘试过却失败’,而是‘本可以却错过’。建议学弟学妹们主动接触新事物——看似随意的尝试可能开启全新维度。年轻最大的资本,正是拥有无畏试错的勇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学生、已保研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胡逸飞分享他的竞赛经历:“由于转专业编程基础薄弱,在第一次参加天梯赛我就遭遇滑铁卢。在2023年的赛后交流分享会上,我了解到ICPC,对体验线下氛围非常感兴趣,也开始以其为目标坚持训练,最终在首次ICPC区域赛斩获奖项,也如愿以偿在第二年的天梯赛获得理想成绩。这段经历让我深信:编程没有捷径,但每一份坚持都不会被辜负。”

中国民航大学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构建“两证四赛”程序设计竞赛创新平台,通过动态调整的“三维能力指标(Codeforces-牛客-PAT/CSP)+四级赛事阶梯(校-省-国-世界总决赛)+五门专业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竞赛提高-算法竞赛进阶)”,以及全年超500学时的全流程程序设计竞赛训练,为本硕一体化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