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晓菊”到“小橘”——总台青年基层支教笔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之声》微信公众号 | 2025年08月12日 10:2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8月是暑假时间,也是每年支教老师与孩子们分别的日子。今年38岁的王晓菊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第27批青年支教帮扶队的一员。一年前,她奔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从体育青少节目中心的一名少儿节目编导转变为一名乡村教师。她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2020年起,第5位入选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支教帮扶队的青年。

  “教书育人一直是我的梦想,能够代表总台入选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支教帮扶队,我一定全心全意投入到支教帮扶工作,不辱使命。”这是她在支教笔记中写下的第一页。

  △王晓菊和平山县的孩子们在一起

  2024年8月30日,王晓菊带着“支教队员”这个新身份,来到平山县西柏坡支教点。凭借多年积累的少儿节目工作经验和教育学专业背景,她被安排负责西柏坡希望小学科学课和阅读课教学,同时承担科学社团辅导工作。

  开学第一天,面对教室里新入学的二十三个“小豆包”,刚刚站上三尺讲台的她不免有些紧张,“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样,都是这所学校的新人,接下来的日子让咱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吧!”

  △王晓菊为孩子们上科学课

  扎根红色沃土 传承红色基因

  西柏坡希望小学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是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怀下,用全国少年儿童的压岁钱捐建的全国第一所“手拉手”希望小学。“扎根红色沃土 传承红色基因”是西柏坡学区的办学底色。一年来,晓菊充分挖掘西柏坡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先后协助学校培养多名“红色小小讲解员”,组织六一红色诗词朗诵,并参与策划指导“平山红大合唱六一专场”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开拓视野,她依托总台特色资源,联合少儿频道节目部党支部,邀请了鞠萍姐姐和银河艺术团的孩子们来到西柏坡,与希望小学师生共同录制少儿节目,极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家乡自豪感。四年级的吴钰萱激动地表示:“能由我在央视介绍我们西柏坡的红色历史,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太不可思议了!”

  △王晓菊协助拍摄新年唱红歌比赛

  △红色小小讲解员们与鞠萍姐姐合影

  认认真真教学 踏踏实实做事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晓菊购买了教材配套实验器材和STEAM科学套装,反复琢磨如何点燃孩子们的求知欲。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真正做到“持证上岗”。在用五种感官描述物品的科学课堂上,她从“魔法袋”里变出一个橘子让孩子们进行观察。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孩子们也因为这个橘子,开始叫她“橘子老师”。

  “在橘子老师的课上,我觉得科学真的很有意思!”“每天都有好多问题想问橘子老师,特别期待上科学课!”在孩子们的眼中,“橘子”老师不仅为他们传授课本上的科学知识,更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好伙伴。

  △一年级学生在做七彩瓶实验

  △二年级学生种植大蒜成功

  △课间带领孩子们体验无人机

  △把科学课堂搬到户外,带领孩子们记录太阳影子变化

  △和孩子们一起组装机器人

  阅读课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有同学迷上了《中国地图集》后开心地分享:“橘子老师,我在地图上找到西柏坡!它咋这么小啊!原来世界这么大!”这句充满童趣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晓菊。“孩子们的世界很纯粹,不仅需要细心呵护,更需要正确地引导。这让我深深感受到媒体人身上的社会责任,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一定要为当代青少年提供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做好他们成长的引路人!”这是她支教笔记上的又一段话。

  △一年级学生在上阅读课

  △课间为孩子们讲解英文绘本

  △孩子们开始自发在校园中阅读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晓菊充分利用总台的资源优势,先后为学校组织了校园科技节、读书节、端午游园会、AI云课堂等特色活动,为孩子们搭建起多样化的学习实践平台。总台的同事们也送来了图书和爱心编织品,让革命老区的孩子们感受到来自总台的温暖。

  △总台同事们捐赠的爱心图书和爱心编织品

  △总台为西柏坡学区优秀教师赠送蛇年春晚吉祥物

  △孩子们穿上了总台员工编织的爱心毛衣

  深入基层 将调研课堂设在田间地头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谢依特小学支教队员饱含深情的回信深深打动了支教队的每一个人。队员们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基层调研、政策宣讲、一对一帮扶,在西柏坡这片红色的沃土上汲取精神滋养,脚踏实地做一名有“泥土气”的总台青年。

  △与队员们一起到孟家庄镇下寺村调研

  家访是历届支教队员融入基层实践课堂的必修课。一年间,晓菊先后走访了西柏坡及周边乡镇的百余户学生家庭。在路上,她用脚走、用眼看、用手摸、用心灵感悟乡村的真实面貌。家访中,她认真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步感知山区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期望愿景;在全面了解孩子在家学习与生活情况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并为每一位受访的孩子送上爱心书籍和文具。支教期间,她与队员们共同完成了《西柏坡学区学生家庭、家风及家教情况调研报告》。

  △在家访路上

  △在学生家里

  △家访中为孩子送去小礼物

  △到转校生家中了解孩子情况

  在晓菊眼中,教育是一场充满爱的双向奔赴。支教结束前的最后一节科学课,孩子们动情地说:“谢谢橘子老师的陪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走出教室,她的口袋里塞满了一张张充满温度的小纸条。

  △孩子们的送别信

  对王晓菊而言,一年的支教帮扶工作不仅为孩子们带去了鲜活的知识和学习理念,更让她得到了难得的基层历练。“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实感受乡村教育的现状和实际问题,才能充分掌握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面貌和所思所想,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支教笔记虽然写到了最后一页,但她与孩子们的连接还将继续。在总台的少儿节目采编队伍中,我们将看到一个从基层历练归来的“小橘”编导,带着孩子们的期盼,做出更多打动人心的精品节目。

  执行总监:钱宏江

  主  编:赵东亮 刘晓雪

  编  辑:王晓菊 时 尚

  供  稿: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机关党委

编辑:苏璇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正在阅读:从“晓菊”到“小橘”——总台青年基层支教笔记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