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在线  >  思享  >  正文
读嘉评论|“早阳”未必早好,“不阳”才是最好
2022-12-20 01:04
 

“阳性”不可怕,“一起阳”不可取。

和核酸检测阳性相比,认知“阳性”要警惕,意识“阳性”不能有。


“早阳”未必早好,“不阳”才是最好


读嘉评论记者 汪 莹

日前,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提出,倡导“非必要不做核酸,非必要不查核酸证明”。

嘉兴市疫情防控办也发布提醒,强调核酸检测要理性,非必要不做核酸。

随着防疫举措进一步优化,越来越多市民认识到,“阳性不可怕,有症状也不可怕”。

不过,诸如“大家一起阳”“早阳早安心”之类的说法也开始流行起来,引发不少讨论。


面对病毒,抱有乐观的心态是好的,但是,“大家一起阳”“早阳早安心”的观点却是不正确、不可取的。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大街小巷,人来人往;超市商场,熙熙攘攘……

壬寅岁末,随着优化防控措施“二十条”和“新十条”的逐一落地,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浓了,社会面上“阳”的数量也多了。

但大家发现,眼下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阳”了的人,有的属于无症状或者轻症,有的感觉像“经历了一次重感冒”。

类似“早阳早安心”的说法虽然戏谑,但也或多或少折射出社会心态的一个积极变化——许多人从过去的恐慌,到如今的不那么焦虑。

这是好事,体现了公众对病毒变化的科学认知,大家正在学会面对它、战胜它。

不过,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阳性”固然不可怕,但麻痹大意却要不得。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性虽低,但传染性依然很强,“一老一小”、有基础病的人等脆弱人群感染后的风险不容小觑,重症变数客观存在。

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城市也的确因为出现“感染高峰”而导致快递大量积压、发热门诊排队等情况。

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本就相对紧张,一旦社会认知被带偏,个人防护松懈,大家都去“一起阳”,势必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感染,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不说,还会给社会正常运行、群众正常生活以及社会抗疫心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当前,疫情防控的重心已经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

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

17日召开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也明确,不断提高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做到尽量延峰、有效削峰、平稳渡峰。

延峰,就要尽量推迟感染高峰到来的时间。

削峰,就要尽量避免在同一时间感染。

也只有做到了延峰、削峰,才可能有充足的医疗资源平稳渡峰。

做到这“三峰”,既需要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加强医药资源储备,完善分级分类诊疗体系,也需要个人努力做好防护,尽可能避免出现“一起阳”“早阳”的局面,以民众合力有效压平感染曲线、削减高峰染疫人数,安全平稳有序渡过第一波疫情高峰。


“阳性”不可怕,“一起阳”不可取。

旦近在眼前,春节即将到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很有必要,但个人防护措施也要加强。

和核酸检测阳性相比,认知“阳性”要警惕,意识“阳性”不能有。

面对随时可能伴随人口流动高峰而来的疫情流行高峰,每个人都要冷静清醒、厘清认知,既不大意也不焦虑,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防疫的每一步才能走得扎实。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在这里,读懂嘉兴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