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评论记者 汪莹
开局就奔跑,起步即冲刺。
今天是新年的第二个工作日,嘉兴高规格召开交通强市建设誓师大会,全面下达在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动员令,彰显了市委、市政府不负时光、只争朝夕,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首先要强起来”,赋予了交通“先行官”的战略定位。
近年来,嘉兴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枢纽嘉兴”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沪苏嘉城际铁路、通苏嘉甬铁路浙江段、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成就了嘉兴长三角核心区“十字形”高铁网络枢纽地位;
城际、市域、市区3个“1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达100%,市区快速路一二期日均车流达8万辆次,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公交一体化,嘉兴公交“一卡通”与314个城市互联互通,缩短了人与人、城与城交流交往的时空距离;
嘉兴港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位提升至83名,嘉兴成功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畅通了“嘉兴智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通道……
通则达,达则兴。
“大干交通,干大交通”为嘉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拓展了广阔空间,也让嘉兴人的交通获得感、幸福感无比高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于嘉兴而言,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也要把交通作为“先手棋”“突破口”,通过大手笔的交通建设,推动嘉兴成为“海陆空铁水”各类交通设施的交汇中心,成为货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交流中心,成为各类商品、要素、资源等的交易中心,更好地辐射和服务沪、杭、苏、甬四大万亿级城市,真正将天然的“地利”转化为发展的“红利”,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竞争胜势。
由是观之,今天我们“大干交通,干大交通”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大干交通”,说的是方法、路径,要在更高起点上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快节奏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体现的是作风、责任和担当;
“干大交通”,说的是定位、目标和追求,要将嘉兴放到服务长三角、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去考量,努力成为长三角重要枢纽中心,体现的是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这两者的核心,都在于一个“干”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创造更多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大干交通,干大交通”,
要紧盯重大项目,
建设综合立体交通。
综合立体、多元融合的交通网是现代化交通的基本特征,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骨架。
要坚持以战略眼光,按照“适度超前”的理念和要求,统筹“铁公机”“岸港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加快推进军民合用机场、通苏嘉甬、嘉兴至枫南城际铁路等工程,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大干交通,干大交通”,
要做足产业文章,
建设优质高效交通。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要着力培育包括货运物流、交通装备制造、交通服务业等在内的大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交通产业集群和全球化产业链,牵引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干交通,干大交通”,
要聚焦群众需求,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交通关系千家万户,联通生产生活,发展交通最根本的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加大治堵力度,贯通一批“断头路”“卡脖子路”,不断提升群众出行体验;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促进城市、城乡、城际公交“三网融合”;大力推进绿道建设,实现5分钟见绿、10分钟进道,让绿道串联起城市各个节点。
“大干交通,干大交通”,
要深化科技赋能,
建设绿色智慧交通。
交通运输业本身是“能耗大户”,在绿色发展已成主旋律的当下,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也要绿色优先,围绕减碳目标,强化前沿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持续提升交通领域的绿色化、智慧化水平。
“大干交通,干大交通”,
关键是全市党员干部要拿出“变天堑为通途”的昂扬斗志、“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实干本领。
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既多想办法尽快打通“堵点”,更建设精品工程,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严。
加快建成高水平交通强市示范市,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提供现代化交通的有力支撑——于嘉兴人而言,这不仅是一个奋斗目标,更是一种信念,一种期待。
让我们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气神,持之以恒大干交通、坚持不懈干大交通,推动这座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以交通为翼展翅腾飞,不断蝶变跃升、不断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