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
红都新闻网,和您一起聆听时代的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2025 06/18 10:52:18

红色文化传播人——记“瑞金工匠”杨耀燕

字号:
分享到:

□瑞金市融媒体中心见习记者谢舒虹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有一位扎根红色文化传播事业十余载的优秀讲解员--杨耀燕。作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一级讲解员,十多年来,她以馆为家,以讲为业,用声音传递红色文化,用心灵传承革命精神,成为红色基因的忠实守护者和传播者。她先后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红色旅游金牌五好讲解员”“江西省最美基层文化人”“瑞金工匠”等多项荣誉,用专业与热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者的赞歌,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摆渡人”。

深耕红色讲解

让革命历史“活”起来

“要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让历史故事直抵人心。”这是杨耀燕始终坚守的工作信条。2007年刚入职时,为掌握详实史料,她翻遍馆藏档案,走访革命后代,整理出适合自己讲述方式的口述史料。她深知,要讲好红色故事,必须让历史“有温度、有细节、有共鸣”。

“讲解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历史的艺术创造。”杨耀燕独创“三维讲解法”:以文物为原点,延伸历史经纬度,在听众心中构建起立体而鲜活的情感共鸣。当她驻足于那座停摆的黄铜座钟前,钟表的静默仿佛被赋予生命,她讲述的不仅是毛泽东同志在瑞金叶坪的革命故事,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艰难岁月里点燃星火,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一崭新政权在历史的黎明破晓而生的伟大叙事。而当她的目光落在那本泛黄的“何长工代表证”上,1934年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场景便如画卷般展开,代表们的坚定步伐、会场的激昂讨论、革命理想的澎湃回响,都在她的讲述中重新跃动。这种“见物、见人、见精神”的讲解方式,让参观者透过文物真切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许多游客听完她的讲解后深受触动,在留言簿上写下感言:“杨老师的讲解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革命先辈的奋斗身影。这种震撼是书本上无法感受到的。”

培育“红孩子”讲解员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种。”在杨耀燕看来,红色文化的传承不能仅靠专业讲解员,更需要培养年轻一代的接力者。2015年,她发起“红孩子”志愿讲解员培训项目,从发音训练到形体语言,从历史知识到讲解技巧,她亲自示范、耐心指导。有的孩子刚开始胆怯,她就鼓励他们:“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中都不怕,我们站在和平年代的展厅里有什么好怕的?”

在她的悉心培育下,近百名“红孩子”讲解员脱颖而出,成为纪念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小小讲解员不仅能在节假日为游客服务,更将红色精神带回了学校和家庭。学生家长李女士感慨:“孩子参加培训后,不仅表达能力提升了,还主动查阅革命历史资料,这种变化让我们倍感欣慰。”

作为苏区精神宣讲团成员,杨耀燕每年赴全国各地宣讲红色精神,积极参与纪念馆红色文化“五进”项目,走进社区、军营、学校、乡村、机关传播红色文化。她曾创下单日讲解13场、服务游客2000人次的纪录。当被问及如何保持讲解热情时,她轻抚胸前的党徽说:“每次讲解都是与革命先辈的隔空对话,这种精神洗礼就是最好的充电模式。”

守护与创新

让红色基因永葆生机

作为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负责人,杨耀燕依托场所的阵地优势,经常组织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她带领团队开发了“漫话苏区”“火眼金睛探馆藏”“巧手画馆藏”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

作为文博一分子,守护革命文物安全是职责所在。对于展厅在展文物,她坚持一日两巡查、每周一次全面检查,并经常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培训,确保在展文物的安全。她还坚持每周巡查旧居旧址,向产权人宣传文物保护条例和消防安全知识,增强革命文物保护意识。

身为讲解员,每当大家放假时,就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家人常笑她说:“你都嫁给博物馆了。”繁忙季节每天接待游客上千人,一批批讲解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但面对游客满意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我愿做一辈子的红色故事讲述人。”杨耀燕在工作日记中这样写道。如今,她正带领团队用新技术让红色文化绽放时代光芒。在这片浸透革命热血的红土地上,这位“红色文化传播者”仍在用初心编织着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