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战要闻 统战文化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港澳台海外 党外干部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侨务工作 机关党建 区县动态
您的位置:重庆统一战线 区县动态 经验交流

梁平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绘就各族群众“新富和美”互嵌共融新图景

近年来,梁平区为切实提升散居地区民族工作质效,以文化互嵌式发展为核心,依托全区33个文明实践所、342个文明实践站、55个特色文明实践点,延伸基层工作触角,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有效拓宽文明实践服务圈,在“新”“和”“富”“美”四个维度用情用力,既构筑起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又塑造出“新和富美”城市印象。

一、践行创新思维,“阅城启智”组建宣教联盟

梁平区以三类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建宣教联盟,推行“3+N”模式丰富民族文化宣传内容。用好城市展馆感悟文化传承,依托梁平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展现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借助邓平寿先进事迹展、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增进爱国爱党的情感认同,运用梁平机场、双桂堂宗教中国化展陈馆凝聚统一战线的思想共识,每年面向市民宣讲50余场,覆盖2000余人次。用好城市空间拓展宣传矩阵,充分利用商贸区、居民区、健身休闲区等300余块显示屏,高频次投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内容,集中在高速下道口、车站汇合点、街巷转角处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在少儿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人口密集场所设立“石榴书吧”,打造“小石榴・排排坐”展示廊道,图文并茂展示民族风采。用好城市文化创新示范品牌。精心培育“都梁石榴・月读会”特色阅读活动品牌,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读懂中华情”阅读分享活动。在各中小学举办“渝见石榴红”梁平新年画少儿创作大赛,选取优秀作品制作台历200本,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二、培育和谐文化,“族城共栖”搭建邻聚平台

依托基层文明实践所,抓实“三个一”工作载体,引导各族群众和谐相处、邻里互助、家庭和美。建设“一个谈心室”助力村庄和谐。各站点全覆盖建立“谈心室”“活动站”,聚合老党员、致富能人、热心大妈、民族群众形成“和事佬”队伍,打造“乡贤评理堂”“乡贤工作室”等平台,通过“坐诊”接访、登门拜访、现场调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加入“一支志愿队”促进邻里和睦。全区各文明实践点(站)成立786支“梁家人”文明实践小队,吸纳172名民族干部、2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围绕“娘”家人扶弱济困、“良”家人文明倡导、“粮”家人农技科普、“凉”家人平安创建四大主题,从走访服务少数民族到少数民族自愿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形成邻帮邻、户帮户的良好氛围。分享“一场故事会”彰显家庭和美。经常性开展院坝“家庭故事会”,讲述各民族家庭酸甜苦辣故事,开展“石榴花儿向党开·新和富美我的家”社区文化交流活动,鼓励群众分享民族文化,让本地群众畅谈“老家”的沧桑巨变,让少数民族诉说“新家”的差异体验,共同评选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100户,生活饮食等方面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在思想碰撞中变得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树牢共富理念,“文惠万家”优化文化供给

针对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单调、活动阵地缺失等问题,不断加大投入、优化服务,让各族群众精神文化世界富起来。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菜单配制和群众点单对接机制,加强区、乡镇(街道)、村(社)三级公共文化物联网建设,建立“申请—预约—安排—配送—考评—反馈”服务流程,提升文化供给的精准性。组织节庆民俗活动。组织群众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着力传承梁平特色民俗文化。梁平癞子锣鼓元宵抢彩、梁平抬儿调“四季行”展演、梁山灯戏“乡村少儿班”、福禄酒令“亲情赛事会”让大人孩子都乐在其中。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搭建群众自编自演平台,促使各族群众从“我要看”向“我要演”转变。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充分利用梁平竹帘、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非遗过大年·年画进万家”“周周讲·月月演”等文化品牌,将非遗文化融入各族青少年研学、“都梁大讲堂”“小石榴”公益讲堂等文旅活动中,开展“舌尖上的非遗”“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等活动150余场,让各族群众在了解非遗、体验非遗过程中凝聚中华文化认同。

四、建设淳美家园,“宜养宜居”共促绿色发展

梁平区坚持以“国际湿地城市”赋能城乡功能融合提质,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发动各族群众人人参与,打造干净整洁、清新怡人的美丽家园。推行“垃圾换物”。建立文明实践“积分制”,发动各族群众特别是脱贫户、监测户以及“清洁大使”志愿者清捡白色垃圾,按重量兑换肥皂、米面等生活物品。深化殡葬改革。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坚持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带头,开展专项治理,结合实际制定殡、葬、祭礼仪指引,严禁违法占用耕地、林地等进行散埋乱葬,倡导文明节俭、厚养礼葬、保护环境等新风尚。促进绿色研学。开设包括农耕体验、认识湿地、观鸟等6门自然教育课程,建成三峡竹博馆、生态文明展厅、观鸟平台等多个宣教场所。常态化组织各民族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举办“聚焦小微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各族青少年走进田园、竹园、柚园,累计60余场次,惠及近30万人次。



建议使用1366*768及以上分辨率访问 渝ICP备12000586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