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与“橄榄绿”并肩作战的“白大褂”-华龙网

凡人微光|与“橄榄绿”并肩作战的“白大褂”

2025-08-19 06:00:0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记者手记:

医者仁心,白时玲尽全力守护自己的小家,也用医术守护着千万家。

白时玲为患者检查身体。
白时玲为患者检查身体。

8月18日,晨光熹微。记挂着今天前来就诊的病人,做好早饭后,白时玲急匆匆地走出了家门。

从医21年,作为渝北区双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基层医生,不少老居民都在白时玲这里看过病,多年相处,有的老患者像亲人,有的像朋友。

“时玲,又上班去了啊,我挂了10点的号,晚点过来。还有根玉米,你要不要带走?”“白医生,上次开的药有效,吃完了我再来找你拿。”“白医生,我爸爸这几天又不舒服下不了床,你们好久再来给他看下诶?”从家到医院短短10分钟的路程,像是另一种形式的门诊,但不管什么问题,总能得到白时玲热情地回复。

今年的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前不久,白时玲还在北京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这无疑是对她过往付出的巨大肯定。回忆起自己的职业生涯,在白时玲看来,虽然就诊的患者以常见病、多发病居多,但医生的成就感并不以解决了多少疑难杂症为标准,再小的病症,只要能痊愈,她都为自己是个医生而骄傲。

“我今年44岁,有很多身份,是医生,是军嫂,是女儿,是妈妈,但不管什么身份,我清楚知道,救死扶伤是我要干一辈子的事。”

白时玲询问患者身体情况。
白时玲询问患者身体情况。 
肯定 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今年5月23日,对白时玲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她荣获了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雷鸣般的掌声中,白时玲脑海里的过往如电影集锦般闪过,她看到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拎着医疗箱从梯坎上拾级而上前往患者家中问诊的身影;也看到身为一名军嫂,数年如一日地为家庭坚守与奉献。

她知道,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过去21年基层医生工作,以及对家庭付出的肯定,也是她未来继续坚定前行的动力。

回到重庆后,白时玲并没有沉溺于过往的荣誉,而是又投入到新一轮的忙碌中。

白时玲是一名基层妇产科医生,2019年,随着基层医院妇产科手术的减少,白时玲的工作内容新增了一项孕产妇管理,即辖区内的孕妇,从建档后就开始主动联系,免费提供上门问诊及科普工作。同时,作为“签约家庭医生”,在患者有需要的时候,也需穿上特定工作服,拿上医疗箱,为患者进行上门问诊。

寒冬酷暑,楼道小巷,总能看到白时玲拎着医疗箱步履匆匆的身影。

这样的日子,虽忙碌,但白时玲甘之如饴。技艺精湛又温和有耐心的她,自然也成为了不少患者的“首选”。电话24小时开机,微信上患者发来的问询也总能得到白时玲细致的回复,有病人出院一年多以后,再见面还能准确叫出她的名字。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白时玲多次被评为渝北区“卫生健康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

白时玲与家人在一起。
白时玲与家人在一起。 
付出 家庭事业两手抓

除了医生外,白时玲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军嫂。

2008年,白时玲和身为部队军人的曹建华喜结连理。婚后小两口虽然分隔两地、聚少离多,感情却十分好。“我很早就知道军嫂生活不易。选择做军嫂,就选择了肩负更多责任,我做好了思想准备。”白时玲说,自己要用实际行动做丈夫的坚实后盾。

但意外总来得突然。2010年,白时玲收到噩耗,丈夫随部队到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抗洪抢险,在湍急的江水中作业时,江边山体滑坡。为了保护战友,曹建华被一块直径40多厘米的飞石砸中后腰,当场昏倒,腹腔大出血致左肾和脾被切除。

得到消息,白时玲飞速赶往成都的医院,一边照顾重伤的丈夫,一边安抚患有抑郁症的婆婆,还要兼顾只有9个月大身患重症肺炎住院的儿子。那段日子,白时玲经常在成都、重庆两地来回奔波,瘦了10多斤。

白时玲与母亲一起择菜。
白时玲与母亲一起择菜。 

在白时玲的记忆里,那是人生中很辛苦的一段时光,但幸好咬牙挺过来了。如今,白时玲的父母、公婆年岁渐长,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病;丈夫的奶奶年过九旬,患有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平日里,家人用药、就医都是白时玲一手操办。

朋友同事敬佩之余,又有些心疼。面对问候,白时玲总会摆摆手,笑着说:“说不累,是假的。但从结婚的时候我就知道,对我们这个‘小家’我需要付出更多,何况我本身就是医务工作者。”

在白玉玲看来,丈夫曹建华是保家卫国的军人,自己则是治病救人、守护家庭的医务工作者和军嫂。双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大家和小家”。所以两人的爱情不仅是两个人的相守,更是对家国情怀的生动诠释。

白玉玲说,无论是穿上白大褂治病救人,还是脱下白大褂照顾家人,都离不开“责任”二字,或许很多人都觉得她把事业和家庭平衡得很好,但其实对她而言,只是尽全力去尽到医生、妻子、女儿、母亲每一个角色的责任。

夜幕降临,白时玲脱下白大褂匆匆回家做饭,辅导家中孩子功课,忙碌之余,微信又响起,是老患者发来消息,询问能否调整用药剂量。一一回复后,白时玲翻开床头柜上的书籍,享受难得的个人时光。

白时玲监督女儿作业。
白时玲监督女儿作业。 

临睡前,她发去了对于接下来从医工作计划的回复,“我会继续践行医者使命,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唐雨/文 刘润/图、视频 张彬焱/后期 首席记者 林楠/审核

责任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