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明(右一)带着孩子们写生。(受访者供图)
正值暑期,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龙河镇中学教师孙启明正思考设计新学期的美术课程。“作为扎根基层的美术教师,我会尽我所能播撒艺术的种子,用美育点亮乡村孩子心灵。”为了这句承诺,孙启明已坚持了13年。
2012年6月,大山走出来的孙启明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选择回到大山,成为六枝特区龙河镇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我自己就是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村的孩子想要学习艺术是件多么困难的事。”
审美是一项极具主观性的活动,如何深化学生对美的感知,并将美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间,不仅有赖于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美的滋养,更有赖于教师恰当的引导与支持。为了给学生上好课,孙启明白天向其他教师“取经”,晚上在宿舍里钻研教育学和心理学,就这样度过了初为人师的头几年。
2019年,孙启明成为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初中美术)主持人。为提升教师素养,孙启明和工作室的老师们历经4年从2000余篇核心期刊中精选出200余篇,汇编成论文集3部;争取博导、博士等的课件、案例40余份分享给大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结构化梳理后与老师们分享;开展相关专题培训等。依托工作室,老师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如何将乡村少儿美术素养的发展规律巧妙融入教学,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与创造力。孙启明带领的团队攻克了美术情境命题难题,构建了初中美术命题的理论和蓝图,设计出命题模型和原则,被六盘水市教育局聘为命题培训主讲。在孙启明的课堂上,落叶、枯枝、锄头、草鞋等都可以成为美术启蒙教材,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充分感受美的力量。
工作以来,孙启明向上级争取了3.1万元资金资助学校60名留守未成年人,鼓励他们用画笔记录身边蕴含美的人、事、景,用绘画留住乡愁,记录童年的珍贵印记。
今年,“全国模范教师”孙启明终于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初心未变的他直言,要继续用画笔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里,让美的梦想在大山里、村落间落地生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齐)
一审:罗忠显
二审:申谋
三审:付芳婧
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