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来源:通辽日报
走进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东花灯嘎查的聚福园通辽养殖场,围栏内一群体态健硕的鸵鸟正悠闲踱步。见到有人过来,大大小小的鸵鸟纷纷凑上前来,挤挤挨挨在围栏边伸长脖子、瞪着大眼睛张望,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特色养殖图景。
养殖场负责人包文泉是一位退役军人,他向记者介绍说:“这些都是非洲鸵鸟,鸵鸟全身都是宝,蛋、皮、肉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饲养成本低,生长速度快,一年能长到200多斤,出肉率可达70%。”
包文泉曾在黑龙江省服役3年,军营锤炼出敢闯敢拼、永不言弃的品格,早已刻进他的骨子里。退役后他曾在科左后旗工商局工作,在2003年的“下海潮”中毅然买断工龄,放弃稳定岗位追寻更广阔的天地。养殖鸵鸟前,包文泉曾开办麦饭石工艺品厂、承包农贸市场,始终在寻找更具潜力的发展方向。2009年,他在中央四套电视节目中偶然看到河北、黑龙江等地鸵鸟养殖的信息,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通过多方搜集信息、摸清行情后,他从黑龙江省大庆市购入7只鸵鸟苗,正式踏上养殖创业路。
包文泉将自家院落改造成养殖场,购置草料粉碎机等设备,日夜悉心照料鸵鸟苗,但因缺乏经验,7只鸵鸟苗仅存活4只。包文泉没有退缩,他一边频繁外出考察,一边刻苦钻研鸵鸟养殖技术。鸵鸟虽不容易生病,但是必须加强疾病防疫。好的鸵鸟苗不断引进,品种改良让养殖越来越顺利。他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从孵化、养殖、疾病防治到产品产业化推广,都形成了独到见解。他还发挥绘画特长,在鸵鸟蛋上创作图案制成工艺品。
如今,养殖场鸵鸟存栏量已达300多只,年收入超30万元,包文泉被评为“通辽市创业致富带头人”。他还以鸵鸟产业为主题经营模式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度假旅游,生产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鸵鸟肉干等,加大对鸵鸟深加工产品的投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
包文泉致富后不忘乡亲,带动周边20多户村民加入鸵鸟养殖行列,不仅提供鸵鸟苗和技术支持,还负责回收产品,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他以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担当,让致富的种子在乡村生根结果。
展望未来,包文泉信心满怀:“部队教会我敢闯敢干、不忘责任,我希望带领更多乡亲把鸵鸟产业做大,一起致富,为科左后旗乡村振兴出份力!”
记者 聂红杰 实习生 高雯笛
责任编辑:向宇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