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芊卉 摄
“感谢你们慷慨无私的帮助,为我们点亮了前行的灯塔。”8月19日上午,室外骄阳似火,区行政中心二楼会议室内,涌动着比烈日更炽热的希望。2025年“圆梦行动”大学生慈善救助金发放现场,24名贫困学生通过结对资助,得以圆梦大学。
自2006年启动以来,“圆梦行动”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600余名,发放助学金近1400万元。“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托举,每一份坚持终将绽放光芒。”区慈善总会会长张建新表示,今年是“圆梦行动”实施20周年,它不仅是武进慈善事业的闪亮品牌,更成为文明建设中传递温暖的丰碑。
受助学生: 以感恩为帆 向未来启航
“这笔助学金不仅解了学费的燃眉之急,更让我相信世界虽有风雨,但总有阳光穿透云层。”准大学生子轩(化名)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感慨万千。子轩父母离异,母亲一人打工抚养他长大,虽生活困难但他成绩优异,而前不久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度让这个家庭喜忧参半。
好在,在爱心人士章程的结对帮扶下,他即将成功踏入南京大学。“‘圆梦行动’于我来说就像一盏‘精神灯塔’,它指引着我探索未来的人生坐标,向着理想的生活迈进。”子轩说。
“圆梦行动”不仅为贫困学子铺就了求学追梦之路,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感恩与责任的种子。20年来,无数受助学生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又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现场,2021年圆梦学子乐乐(化名)和大家分享了两个温暖的画面:一个是她收到的爱心人士蒋惠刚的结对信;另一个则是她在牛塘镇青云村校外辅导站授课。这两幕,连接起她从被光温暖到努力成为光的成长历程。据了解,自2022年成为青云村校外辅导站辅导员以来,乐乐经常用自己的奖学金为村里的贫困学生添置衣物和学习用品,并发起“圆梦学子反哺社会”活动,将蒋惠刚的“大爱”精神播撒得更广。
另一位圆梦学子小时(化名)3年前踏入中国矿业大学,如今不仅专业排名前30%,更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超100小时。“眼下,我正积极备战考研,期待未来能为国家电气事业添砖加瓦。未来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我都将把‘圆梦行动’的爱心继续传递下去。”小时说。
从受助到助人,无数学子用行动证明:曾经种下的种子,终将开出绚烂的花。
爱心人士: 以善意为炬 照亮成长路
“几号开学啊?生活费还够用吗?”大会开始前,爱心人士赵先生见到了自己今年结对资助的学生小秋(化名),叮嘱他好好学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眼中满是慈爱。
赵先生自2021年通过《武进日报》与“圆梦行动”结缘以来,每年新增资助1名学子,累计捐赠助学金超10万元。“我们这代人吃过苦,更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赵先生坦言,作为一名70后,自己享受了国家的很多政策福利,如今有能力了也想回馈社会。
对于贫困学生,赵先生不仅提供经济资助,更化身“人生导师”。“孩子们喊我赵叔叔,逢年过节都会发消息向我问好,这种牵挂让我心里感到特别温暖。”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今年也结对资助了4名贫困学生。“让每个有理想的青年有机会抵达梦想彼岸,只有每个人变得更好,一个地区才能发展得更好。”理想汽车公益业务负责人张孟琪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武进的支持,有责任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好、让这里的人发展更好。
“我们从2023年开始参与‘圆梦行动’,每年还会资助贫困高中生。”张孟琪告诉记者,理想汽车在应急救灾、青少年发展等公益领域多有参与,不仅如此,车主们也都自发地参与到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中。除了资金支持,企业还会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开拓眼界、校企交流的平台。
“我们不能让那些本该在学校闪耀的青春,因上不了学,在田间挥汗,在流水线上重复机械的动作,甚至早早背负起家庭的重担。”张建新说,20年来,无数双温暖的手掌,托举着希望的翅膀。他们或是三尺讲台上的育人者,或是职场中奔波的普通人,却在看到报道的瞬间毫不犹豫伸出援手。他们隐入人海,用“不打扰的温柔”守护着这些孩子的尊严,以“润物无声”的善意托举起一个个年轻的逐梦者。截至目前,已有近200名爱心人士、30余家爱心企业加入“圆梦行动”。
“未经许可 严禁转载”
再助力24名贫困学生圆梦大学 “圆梦行动”20年发放助学金近1400万元
责编: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