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  > 品质生活 > 教育周刊 > 正文
节气主题活动让学生触摸季节更替——武进星辰实验学校唱响节气课程里的秋日序曲
来源:武进日报 作者:刘晓科 日期:2025-08-20  报料热线:86050111

  夏末的余温尚未散尽,秋的凉意已悄然潜入时光的缝隙。处暑将至,一场与自然节律共振的节气课程正在进行。近期,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的同学们通过记录夏日记忆、探寻秋日特征、学习养生知识等,近距离感受传统处暑节气文化的魅力,在自然与生活的交融中加深对时令更迭的理解。

  留存夏日印记

  用影像文字定格美好瞬间

  “我踮起脚,一把抓住这溜走的夏天”,孩子们笔下的诗句,道出了对夏日的恋恋不舍。在“别夏”主题活动中,同学们整理暑假生活素材,通过照片、文字、手账等形式留存夏日记忆,定格无数个鲜活的瞬间:海浪轻抚脚踝时的嬉笑,沙滩上歪歪扭扭的小脚印,溪水边抛起的水球划出的完美弧线……每一页都跳跃着阳光的碎片,成为这个夏天最珍贵的注脚。

  让学生主动记录夏日生活,既能培养观察能力,也为节气交替的课程做了自然铺垫。

  探寻秋日特征

  在实践中触摸季节变化

  在“迎秋”主题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望秋水、赏秋云、听秋雨、吹秋风、采秋菱、育秋实等活动,探寻秋日踪迹,直观感受季节变化。

  望秋水时,暑气仿佛成了顽皮的孩童,“悄悄摇着树枝条,追着雁影追到桥”。同学们看秋水泛起粼粼波光,偶尔调皮地捡起石子掷向水面,“扑通”一声,溅起的水花惊起几只蜻蜓。

  赏秋云是最惬意的时刻。处暑的天空像被洗过的蓝绸,云絮如蝉翼般轻盈。“这朵云像棉花糖”“那朵像奔跑的小狗”,童言稚语与云影交织,构成一幅灵动的画面。

  听秋雨时,仿佛在听一场音乐会。雨滴敲打着屋檐,发出“叮咚”的声响,像在演奏一首告别夏天的乐曲。雨水落在池塘里,漾起圈圈涟漪,仿佛踩碎半塘夏尾巴。同学们伸出手接住雨滴,感受着“一半清凉一半热情”的独特触感。

  吹秋风十分具有趣味。风像一把神奇的剪刀,“咔嚓”剪碎了黏糊糊的蝉鸣,也吹得稻田翻起金浪。同学们奔跑起来,衣襟被风吹得鼓鼓的,发梢似乎还在与夏天依依惜别。

  采秋菱最受欢迎。在郊外的池塘边,同学们拿着竹竿,小心翼翼地拨开菱叶。当饱满的菱角被摘下时,一张张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掰开青绿色的菱壳,雪白的菱肉清甜多汁。

  育秋实则是暑假延续的观察作业。同学们将豆芽、花生种在陶罐里,每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清晨醒来,“白月光浮在豆芽尖,金纽扣缀满花生盘”,仿佛秋天往暑假日记本里,夹了一页凉丝丝的书签。这些亲手培育的秋实,成为同学们擦亮的秋天勋章。

  传承养生智慧

  在亲子活动中解开节气密码

  处暑不仅是自然的节点,更是传承养生智慧的契机。

  “处暑要注意防秋燥,家里会煮百合莲子汤。”“爷爷说这个节气要早起多活动,不能像夏天那样贪睡。”在“新秋”主题活动中,同学们向长辈学习处暑习俗,了解“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等农谚,以及饮食调理、作息调整的方法;还在家中进行太极、慢跑等运动,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

  在亲子熬汤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走进食堂厨房,一起制作适合处暑时节的养生汤品。百合莲子汤、莲藕排骨汤……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学习食材处理和烹饪技巧,品尝属于自己的处暑味道。

  节气课程是星辰实验学校特色教学内容之一,通过结合自然观察、实践体验、民俗传承等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传统节气的文化内涵。处暑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处暑小课堂

  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一,就要迎来今年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处暑至,老鹰感知秋气而开始狩猎,并将猎物陈列,如同祭祀,古人称之“义举”;二候天地始肃,天地万物开始凋零,金秋肃杀之气渐起,古人常在这一时节处决犯人,谓之“秋决”。三候禾乃登,处暑也是收获的季节,作物成熟,五谷丰登。

  “未经许可 严禁转载”

节气主题活动让学生触摸季节更替——武进星辰实验学校唱响节气课程里的秋日序曲

责编: 孙婷婷

苏ICP备10099057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10007
版权所有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19-8657103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