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乡村振兴 > 正文
江苏南京:从原粮到大米 收稻不落地全程机械化

11月中旬,秋收工作还未完全结束,在浦口区永宁街道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是另一番忙碌景象:合作社外,刚刚收割完的田里,深翻机提早“上班”,收割后切碎的低茬秸秆和留茬全部“淹”进了土层,化身“天然养料”;合作社内,厂房机器轰鸣,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金黄的稻谷经过脱壳、筛选、精米加工等环节,变成了一颗颗莹白清香的大米。

安装了辅助直行导航系统的拖拉机,依靠北斗导航系统,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自主行驶,位置偏差不超过2.5厘米,可实现高速播种,漏播率、重播率明显降低,开沟笔真,大大的节省了人力,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近日,记者在合作社见到理事长许乃兵,他正通过电话有条不紊地“调度”全社工作。

“现在的收割,讲究‘收稻不落地’,背后是全程机械化的普及。”许乃兵表示,收割上来的水稻首先要进入烘干房,稻谷从进仓口倒入烘干室,设置好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等数据后,机器就会自动运行。等到检测水分值低于13.5%(此为籼稻,粳稻水分值低于14.5%)后,机器就会自动停止,稻谷烘干就完成了。

合作社内多名种田“老把式”坦言,以前烘干完全看天气,动辄需要四五天时间,还存在虫鼠害损失、容易污染、晾晒场地不足等问题,如今的烘干设备做到了“又快又好”。

为了让稻谷烘干能够“更快更好”,前几年,学机械出身的许乃兵对该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如今,1.5万公斤稻谷烘干,已经从改造前的25个小时缩减到如今的15个小时。

烘干后的稻谷随着管道进入生产车间,在这里,一整套碾米加工设备正在不停运转。稻谷依次通过清理去石组合筛、垄谷机、谷糙分离筛、抛光机、色选机等一道道“雕琢”工序、一层层检验“关卡”,“变身”晶莹剔透的大米。

据了解,合作社投入100多万元引入该设备,能够实现日产45吨,“最大优势是一机多用,能够满足籼稻、粳稻等不同品种的需求。”许乃兵介绍。

步入最后的包装间,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朱金童手持包装袋,按下侧边按钮,依照设定好的规格,大米从管道内进入包装袋,随后朱金童将其放在压缩机托盘上,随着托盘自动上升,5秒后,一袋2.5公斤的真空袋装成品粮就这样出现了。“从原粮到大米,一共十一道工序,缺一不可。”朱金童说。

全社水稻种植约5000亩,预计今年可收割稻谷340万公斤,那么是不是全部加工成大米销售出去呢?许乃兵摇了摇头。

从卖稻谷走向卖大米,是为了获得更多收益,但许乃兵也用实际行动证明,卖优质的稻子,赚得可不比卖大米少。

“我们有2000亩订单农业,亩产550公斤,按照烘干后每公斤3.2元的价格卖给客户,每亩田收益比普通卖稻谷要高出400元呢!”许乃兵介绍,去年,他们与天长一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农业,合作社协调农户按照对方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种植后,就能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且原粮销售让他们省去了烘干、加工等环节,大大节约了成本,且这部分收入全部由农户所得。

剩下的3000亩中,其中1000亩直接以稻谷卖给粮食收购站,2000亩则加工成大米走向市场化销售,并推出“福联”牌大米。许乃兵算了一笔账,扣除订单农业的部分,今年合作社利润约达8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合作社也成了周边大户的免费“加工仓”,“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设备和条件,就要提升为农服务的能力。”许乃兵介绍,每年,合作社为周边农户烘干稻谷约7.5万公斤,加工大米17万多公斤。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