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工业生产的“粮食”。当新能源从“锦上添花”变成“主力军”,我们生产生活依赖的电网,如何应对挑战?
早在今年上半年,江苏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成为长三角首个新能源装机“破亿”省份。放眼全国,新能源装机保持快速增长。继3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后,5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突破六成;上半年,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新能源装机主力)新增装机规模,更较去年同期翻一番。

正值全国迎峰度夏关键节点,8月16日至17日,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紫金论电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国网电科院主办,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
院士校长云集,共商“新型能源体系”
会议由来自中国、加拿大的53位院士、教授和学者应邀,围绕“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主题,共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前瞻研判能源电力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聚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8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周守为向大会主论坛作视频致辞,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部副主任许海清,国网电科院董事长、院长郑宗强在大会主论坛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舒印彪、罗安、汤广福,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益,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刘云鹏,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符杨等8位专家作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饶宏、王成山,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曹庆伟,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新荣,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开军,沈阳工业大学副校长夏明超,怀柔实验室智慧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风营等众多专家学者、嘉宾代表参加主论坛。
国网电科院再“升级”,打造我国“能源电力原创技术策源地”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压力,破解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瓶颈。
周守为院士在致辞中表示,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都需充分认识;需从政策法规规范、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结构变革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才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要以工程科技创新破解难题,提升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来自国家电网科技创新部的代表,许海清表示,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能源电力保障根基。
许海清透露:此次改革中,国家电网公司升级了对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的战略定位,要将南瑞打造成“公司的核心科研产业力量”“公司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样板”“我国能源电力领域前沿技术、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可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他表示,十年来,“紫金论电”已发展成为电力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之一,希望大家通过深入研讨和交流互鉴,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国网电科院董事长、院长郑宗强在会上致辞:牢记“国之大者”,深化“三道防线”技术体系建设,构建CPSSE理论框架,突破稳定控制、电网调度、新型继电保护等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牢记“继续办好”,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电网智能、数能融合、能源低碳、工业互联四大产业集群;牢记“十年磨一剑”,坚持研究和研发相融并进,做强全重实验室,组建首批5支“十年磨剑”攻关团队。希望通过本次思想交锋让创新种子破土成林,共同突破技术瓶颈,共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十年之后“十五五”如何开篇
从首届聚焦“大电网运行与清洁能源消纳”,到如今谋划“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紫金论电”系列学术活动已来到第十个年头,其主题演进始终与能源革命同频共振、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同题共答。据了解,“紫金论电”系列学术活动于2015年由薛禹胜提议发起和命名。
十年启新程:会上,由郑宗强为薛禹胜院士颁发“紫金论电卓越功勋”纪念杯,表达对薛禹胜院士十年来卓越贡献的感谢。
大会评选出5篇优秀论文,薛院士为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颁奖。本次会议收录的58篇论文将由施普林格出版社结集出版。同时,会议期间将张贴论文并安排宣讲,特别邀请一批高质量会议论文作者到现场分享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新技术的深度交流。
立足国际视野和大能源格局,持续2天的会议中,诸位能源界“顶流”围绕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智能微电网建设等领域新技术、新装备展开热烈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IEC第36届主席舒印彪
“十五五”是我国全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舒院士提出,电力行业既要助力全社会如期实现碳达峰,又要保障在需求持续增长下,安全可靠、稳定供应,还要实现经济可承受的高效转型。
这一阶段,新型电力系统量变到质变的拐点特征更加明显,电力保供与安全稳定运行难度越来越大。要重点关注电力需求、电力系统碳达峰时间、电源发展形态、电网发展形态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系统发展规律和特性变化,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低碳-安全-经济”的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怀柔实验室主任汤广福
汤院士的讲演带领与会者围绕“新型能源体系技术发展趋势”展开。
在汤院士看来,我国能源体量巨大,能源安全供给和绿色转型挑战艰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总体目标,汤院士深入阐述清洁能源规模化、化石能源清洁化、氢能与储能多元化等能源发展趋势。
——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符杨
风力发电属于新能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也是洁净能源。此次论坛上,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符杨教授的演讲,围绕“大规模远海风电新型直流汇集与送出技术”展开,报告总结各方案的技术特点和优缺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未来大规模深远海风电的新型汇集与送出方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敏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