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案·维民利|家长“护短”起纷争 温情调解化干戈
2025年08月13日 20:31:38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小案牵民心,小案用心办。近日,珙县人民法院上罗法庭化解了一起因孩子打架,一方家长“撑腰”引发的健康权纠纷案件,经承办法官的调解劝导,促使当事人当庭支付赔偿款,实现了真正案结事了人和。
基本案情
小陈(化名)和小范(化名)是同校的同学,二人在学校里因琐事发生冲突,小范的父亲老范知道后为了维护自家孩子,打了小陈两耳光。随后,小陈监护人拨打了报警电话,辖区派出所对老范进行了拘留。处理完结后,小陈及其法定监护人诉讼到珙县人民法院,要求老范赔偿医疗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失费等共计10000余元。
调解过程
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首先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案件事实,同时尝试做调解工作,但因双方各执一词,互不退让,调解无法进行。临近开庭,承办法官考虑到本案纠纷起因是孩子间的冲突,若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两人同学关系,也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可能衍生出两个家庭间的矛盾,故承办法官再次将双方约到法院开展“面对面”调解。调解现场,法官采取“调解+教育”的方式继续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首先从侵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角度,阐明打架斗殴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教育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其次,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成长教育的角度,释明承担行政处罚并不意味着免除民事责任,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应承担侵权责任,最后,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强调,家长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告诫双方作为家长,更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遇事要冷静,解决问题要理性合法。经耐心调解后,双方放下成见,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由被告当庭一次性赔偿医疗费、住院伙食费、交通费等共计6000元,纠纷圆满解决。调解结束后,双方握手言和,关系彻底得以修复。
法官说法
本案的起因是两家孩子之间的矛盾,一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冲动之下采取暴力手段造成另一方未成年人受伤。该案虽小,但教训深刻。对未成年人而言,在成长的过程中,与他人发生摩擦是正常现象,这既是成长的挑战也是锻炼自己正确处理与同龄人的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对家长而言,正确处理孩童之间发生的摩擦,把握好分寸,在了解矛盾过程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判断是非对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身教”重于“言传”。(供稿:珙县人民法院 陈琼)
编辑:李松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