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孟维仑 张隽
“秤者衡,衡天下之平也。”自古以来,秤都代表着公平公正。而在邯郸涉县这片红色热土上,80多年前因为一杆普通的秤,发生了一件发人深省的故事。
8月15日,记者来到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看到公平秤塑像静静伫立着。“1943年春的一天,司务长给邓小平孩子的奶娘发放小米时,秤杆高了一点,15斤变成了15斤半。这一情况正好被邓小平看见,他毫不客气地说:‘这是公家的粮食,不能因为是我孩子的奶娘就可以多分一些,八路军要求的是官兵一致,谁也不能搞特殊。’他边说边从秤盘里拨出多出来的半斤粮食。”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讲解员郭旭娇娓娓道来公平秤的故事。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公平秤塑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孟维仑 摄
这个廉洁故事,至今仍被广为流传,后人被邓小平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深深打动和激励。郭旭娇介绍,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涉县战斗生活了近6年之久,创建了华北最大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2年至1943年,自然灾害频发,粮果绝收。根据地针对灾情研究决定,党政军人员的口粮,按月定量发放。邓小平在百忙之中,对粮食工作事事过问,要求工作人员分粮要做到秤平斗满,公平合理。
“公私分明的香烟”“专门开会穿的军衣”“司令部吃‘砖头’”“拒送瓜,不收礼”……穿过历史的岁月,这些画在墙壁上的廉政故事无不彰显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严谨廉洁的作风。“当时首长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因为有了官兵一致、不搞特殊化的作风,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部队才得以发展壮大。”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文研室工作人员靳晶说。
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涉县战斗与生活画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孟维仑 摄
“近年来,我们不断挖掘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廉洁元素,将革命先辈的故事融入日常工作生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以身作则,不谋私利,不搞特权,自觉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涉县纪委监委四级主任科员赵慧斌告诉记者。
不忘初心使命,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回溯过往,从革命根据地时期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的铁律,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中对廉洁自律的严格要求,老一辈革命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克己奉公、公私分明的朴素真理。历经风雨洗礼,廉洁文化如同一颗历经岁月打磨的明珠,始终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既镌刻着历史的厚重印记,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着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