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首页>生活>正文

为育儿减负 给未来投资(新视野)

2025-08-0112:38:08来源:人民网作者:王美华

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程硕制图(新华社发)

生孩子,国家发补贴了!

近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公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已经在兴奋地计算养娃能拿到多少补贴。据估算,全国每年2000多万婴幼儿可以领取现金补贴。

每孩每年3600元,政府拿出“真金白银”补贴育儿家庭,这项政策背后有何深意?

显而易见的是,这笔钱能够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养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从孩子呱呱坠地起,奶粉、纸尿裤、医疗、教育等开支便接踵而至,让许多年轻人“想生却不敢生”。有了育儿补贴制度,通过财政资金的精准发放,可以直接增加育儿家庭的现金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这份补贴的分量格外不同——它切实补贴了部分家庭的基本开支,让养育孩子的压力有所减轻。

发放育儿补贴,也有助于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这笔“真金白银”的投入,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养育孩子不再仅是家庭独自承担成本的内部事务,更是需要国家支持的社会工程。作为一项强化生育支持的激励政策,育儿补贴直接回应了家庭最现实的育儿成本焦虑,以最直观的方式体现了社会对生育价值的认可,传递出鼓励生育、尊重养育劳动的鲜明政策导向。

发放育儿补贴,还是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钱花在哪儿,最能体现价值取向。0—3岁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家庭养育压力最集中的阶段。对这一关键时期投入,直接关系未来人口素质和国家长远发展潜力。育儿补贴发放“看得见”“摸得着”,这既是对人的投资,也是对未来的投资,是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之举,有助于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当然,育儿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哪项举措能“一招见效”,一份育儿补贴也不可能完全覆盖育儿支出。想让年轻人乐意生娃,还需要托育服务、教育、住房等政策协同发力。只有真正免除更多家庭生养孩子的后顾之忧,年轻人才能愿意生、也敢要娃,您说是吗?

责任编辑:冯莉(EN015)

免责声明

  • 北青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电话:(010)65901659

头条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关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