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客户端

【廉政时评】升学谢师 拒宴扬清

时间:2025-08-07 08:28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分类:廉政时评,论坛     编辑:杨峰
【字体: 】      打印

又是一年升学季,“升学宴”“谢师宴”不断升温。为进一步遏制违规操办各种形式“升学宴”“谢师宴”等不正之风,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采取签订承诺书、开展提醒谈话、下发温馨提示等方式,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操办或参加各种形式“升学宴”“谢师宴”的监督管理,对不良风气亮起红灯。

十年寒窗苦,一朝题名时。金榜题名的确是人生一大喜事,分享喜悦、接受祝福本无可厚非,祝福与答谢的方式可多种多样,温馨诚挚的短信祝福、精美别致的手写贺卡……不仅不会让祝福与答谢“降温”,反而会显得“别出心裁”。倘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借机设宴,将宴席当做“商机”,以宴请之名,行敛财之实,不仅会让原本清澈的谢师情感蒙了尘、沾了灰,也让腐败有机会隐藏在宴席中的推杯换盏间,如此所谓的“庆祝”“答谢”“人情往来”,实则是隐匿变相的“四风”问题,岂可置之不管?

“清风起松海,正气贯重山。”良好的党风政风是推动社风向上向善的“软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扬善扶正,有助于构建正气充盈、政治清明、海晏河清的良好社会生态。党员干部作为良好党风政风的引领者与实践者,理应以身作则,与不良风气说“不”。鉴于此,狠抓党员干部作风问题,要求党员干部不操办和参加各类“升学宴”“谢师宴”,无疑是抓住了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对于实现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反之,如果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不能以身作则,而是绞尽脑汁地为宴席披上“合理的外衣”,以宴请之名借机敛财、铺张浪费,不仅背离了祝福与答谢的初衷,更会助长吃喝风、奢靡风,甚者会僭越纪律红线,搞权钱交易,绝不可等闲视之。为此,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宴请背后可能存在的风腐问题,做到严以修身、以身作则,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涵养清廉的政治品格,让“不设宴”真正成为思想上与行动上的自觉,确保从源头上杜绝宴客谢师中的腐败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禁宴”并非是对金榜题名、尊师重道的否定。一些变了味的“升学宴”“谢师宴”不仅没有达到谢师与感恩的目的,反而助长了互相攀比之风,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背道而驰,也为别有心机的利益关系人提供了“感情投资”的机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为此,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理应成为“禁宴”的宣传者与实践者,引导群众自觉摈弃“升学宴”“谢师宴”,让升学庆祝方式更加健康,通过情真意切的“谢师信”“谢师电话”等形式,向老师表达感谢,既不乏仪式感,也更具纪念意义。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共同遵守维护,纪律与规矩唯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压紧压实责任链条,以“小切口”狠刹“升学宴”“谢师宴”,驰而不息纠治宴请背后的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大力营造风清气正、文明节俭的社会风尚,让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伴清风、传久远。(广德市纪委监委 郑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手机站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版权所有  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邮政编码:230091

ICP备案:皖ICP备07004725号-31

安徽新媒体集团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