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珠宝 > Time & Transformation 色彩的情绪 蜕变之美学
Time & Transformation 色彩的情绪 蜕变之美学
时间:2025-06-12 12:24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张扬 撰文 张扬 部分图文提供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设计 聂琳





  艺术与物质性之间的关系,往往水乳交融、难以分割。然而在当代艺术中,物质性不仅作为构成元素出现,亦演变为构建作品基本内涵的重要观念。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正在呈现的群展“物质性的记忆:时间与蜕变之美学”,汇集了朱金石、沈文燮、川俣正、申美璟四位亚洲重磅艺术家的作品,探索物质性如何与时间及多重关系交互作用,呈现艺术家们以各具特色的物质性为基石所建构的独特观念世界。展览“物质性的记忆:时间与蜕变之美学”向世人宣告,藉由感知与触觉体验,艺术可以转化为存在与哲学反思的现场。物质性永远不会陷入静滞,而是在时间与关系的流动中无休无止地解读与转化。四位艺术家以雕塑性语言,邀请我们围绕物质性、存在、时间性与转化的多重维度开展深入思考。


时间与蜕变
记忆与痕迹

编辑 张扬 撰文 张扬 设计 聂琳



“物质性的记忆:时间与蜕变之美学”展览现场图。


  材料不再是承载表达的被动媒介,而是站在艺术构思的起点,化作承载转化、解构、记忆与时间性的语言。本次展览强调,物质性不仅是表达载体,更是生成意义的能动因素。朱金石、沈文燮、川俣正与申美璟的作品揭示,材料可以超越其物理属性,参与记忆、痕迹、时间性与关系之间的构建。海德格尔在区分“物”(Ding)与“作品”(Werk)时指出,艺术作品不仅是物体,更是揭示存在本质的空间。德里达提出的“差异”概念则强调,从未有过固化不变的“意义”,“意义”始终处于生成与漂移状态。参展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与上述哲学命题遥相呼应,展现材料在转化、消解与重构过程中生成意义的整套机制。


朱金石,《杜甫塔 二》,布面油画,180×160cm,2023。


  朱金石通过高度物质性的作品唤起流动性。他在油画作品上层层堆砌厚重颜料,放大材料本身的能量与质感,使绘画不仅作为视觉媒介存在,更作为构建层叠肌理与空间的物质存在。颜料密布、色彩重叠,营造出雕塑般的空间感,拓展绘画与雕塑的边界。他用这种方式解构并重塑颜料的物质性,以绘画的结构形式探讨流动与凝固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亦精心调控笔触与表层肌理,将材料内在的律动与张力转化为官能性的绘画体验。他的作品并未在静态视觉形式中止步,而是随着观者移步换景,不断消融转化,从而呈现多重感官体验。他还将对物质性的探索延伸至装置创作,尤其在大型装置作品中,材料不仅是雕塑元素,更是积淀时间与记忆的有机体。他将数千张宣纸层层折叠,用于构建大型装置,以传统材料打造峰峦迭起,突破平面,激活空间,邀请观者以身入境。在东方哲学语境下,作为书画媒介的宣纸是延续记忆与历史的载体。在朱金石的装置作品中,宣纸则承载着东方哲学的深厚底蕴,化作展现经验与时间沉淀的媒介。每一张宣纸都由艺术家精心折叠,在反复堆叠中,物质材料自塑其形。



03.04.05.08.“物质性的记忆:时间与蜕变之美学”展览现场图。06. 朱金石,《杜甫塔》,防火宣纸、钢架、细竹、棉线、LED 灯带,高 11m,直径 3.5m,2025。07. 沈文燮,《呈现》,布面丙烯,227×162cm,2023。


  沈文燮长期透过雕塑与绘画创作探索物质性的根本力量及其动态关系。从早期的陶土雕塑到后来的绘画实践,他始终强调材料的肌理属性,揭示材料如何在塑造形式的同时,生成观念上的意义。这种探究同样体现在他的绘画创作中,他将油画与丙烯的物理特性化作艺术实验场域,利用两者碰撞时产生的张力与阻力,展开材料间的动态对话。在他的作品中,油画与丙烯不只是彰显色彩或塑造表面效果的工具,而是活跃于创作现场的能动材料。油画颜料与丙烯黏稠度不同,干燥时间也不一样,性质差异使得画面出现裂痕、叠层与扰动——这些并非随机效果,而是物质材料自我逻辑的自然显现。

  川俣正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建筑感与结构特征,他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再造城市空间与环境。他使用木材与废弃物等不规则日常材料,不仅凸显其物性,也关注其社会与历史语境。在川俣正的作品中,材料不仅仅是构成形式的工具,也承载了社会关系与城市历史演变的痕迹。尤其在《毁灭》系列中,他运用废弃材料展现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遗留下的残片与废墟。这些材料被从原有功能与语境中解构,再在新的框架中重组,视觉化地表达出材料物性与历史时间性之间的张力。他的装置作品不仅是静态的物理结构,而是充满时间与记忆积累的空间。他通过对废弃材料的重组,既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也挖掘了材料内在的潜能与能量。物质性在他的装置中,成为碎片化与分散物聚合互动的场域,生成新的关系。

  申美璟的创作以“肥皂”这一易逝与可变的材料,探索雕塑的物质性与时间性。不同于传统雕塑对永恒的追求,她以柔软且易溶解的肥皂,揭示雕塑在“存在”与“缺席”及“稳定”与“转化”之间的张力。她的雕塑借用古典雕像的形式,解构并重组了原作与复制、永恒与短暂、存在与消失之间的微妙关系。材料性在申美璟的创作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传统雕塑以形式的永恒性为前提,而申美璟的作品则拒绝固化,转而拥抱变化本身。

忧郁蓝灰

编辑 张扬 撰文 张扬 设计 聂琳


  冷静而忧郁的蓝灰色调,以集合拼接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Miu Miu由蓝色和灰色拼接制成的拼接抹胸裙,打造办公室海妖风。Alexander Wang连帽卫衣采用特别的做旧处理,休闲与时髦感和谐并存。Marc Jacobs将硬朗中性的牛仔材质打造而成的手提包,以俏皮活泼的蝴蝶结点缀,演绎了特立独行的新新人类。





色彩霓虹

  五彩缤纷的霓虹色总是容易给人注入疗愈的温柔感与朝气蓬勃的活力,明亮大胆,富有挑战。擅用色彩和针织的Missoni连衣裙修长纤瘦,将身材修饰得完美无瑕。Cult Gaia的粉色连衣裙甜美中流露着欢愉的派对情节,不对称的飘带、斜肩设计,与遍布全身的纹理褶皱,令连衣裙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同品牌的高跟鞋更是趣味百出,指甲油造型的玻璃瓶为高跟鞋带来趣味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