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在逍遥津公园内,司机阮师傅正欲启动洒水车开始作业。他笑着说:“现在车上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和摄像头,我何时洒水、在哪个区域洒水,这些信息都会实时显示在公园管理处的智慧平台上,一目了然。”这一智能化举措,正是庐阳区探索城市绿地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车辆上安装的GPS
车辆上安装的摄像仪
近期,庐阳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在辖区公园积极推行绿化养护数字化管理新模式,着力解决公园养护管理中的难题。通过科技赋能,传统园林养护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目前,逍遥津公园和四里河滨水公园已率先构建起“人、车、设备”全方位的智能管理体系。“我们为养护人员配发了智能工牌,在作业车辆上安装了GPS定位装置,并投入了智能监控设备,全方位提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养护工作提质增效。”庐阳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智慧平台的应用让人员管理更加精准高效。通过电子工牌实现定位考勤打卡,可实时监管管护人员的工种、数量、出勤情况及临时任务安排等,使管理人员能随时掌握企业人员数量、作业时长和步数等信息,确保日常养管工作有保障。
同时,对作业人员运输车辆及特种作业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实现车辆在线数量、视频画面、水量数据、行驶轨迹、车辆编码和驾驶员姓名等信息的实时监控,有效督促企业规范人员运输、货物运输、园区作业流程,并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在日常监管和巡护方面,互联网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旦发现某区域存在问题,工作人员立即拍照上传并派发工单,养护人员接到通知后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上传原位图片反馈结果,确保当日问题当日解决,避免整改延误。同时建立问题工单处理台账进行记录,形成闭环管理。
此外,工作人员每天将日常管养工作情况通过智慧平台上报到系统中,详细记录作业内容和工作数量,包括绿化修剪、病虫害防治、垃圾清理等,保证数据真实可追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便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人员和车辆的管理上,更延伸到具体的养护作业环节。在四里河滨水生态公园,无人智能化设备的引入成为一大亮点。工作人员感慨道:“使用无人割草机对开阔草坪进行平整作业后,不仅降低了设备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还减少了绿化养护的人力投入。”
无人割草机
在四里河滨水生态公园的草地上,无人割草机蓄势待发,其外形类似家用扫地机器人,轮胎较大。启动后,它按照预设路线有序工作,所经之处留下整齐划一的浅绿色痕迹,很快便为草坪打造出崭新的造型。
无人巡查机
除了无人割草机,这里还有一位特殊的“新同事”——无人巡查机。它依据AI智能算法每日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后自动生成系统工单上报,并跟踪反馈、处理,直至问题闭合。“目前我们主要利用无人机巡查公园内隐蔽角落的垃圾,发现后会及时联系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分享,这种“空中+地面”的双重巡检模式,大大提高了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效率。
从人员管理的数字化到作业设备的智能化,庐阳区的公园养护正逐步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下一步,庐阳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将进一步完善智慧管理系统功能,拓展应用场景,逐步提升城市公园绿化养管的线上有效管控水平,为市民打造更加优美舒适的绿色空间。
合报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庄文倩 实习生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