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保镇:高铁下的高标准农田喜迎水稻高产
8月21日,犍为县寿保镇大坡村的283亩高标准农田迎来了水稻丰收,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据了解,今年大坡村的水稻亩产约1400斤,预计总产量将达到33万斤,较去年增长10万斤。
大坡村地处成贵高铁沿线,交通便利,但过去村里的田地基础设施不到位,地块既小又分散,没法大规模种植,村集体经济也比较薄弱。后来,大坡村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重要目标,搞起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土地整平,修好了灌溉的设施,田间的路也硬化了,零散的小块田变成了连片的大田,这样一来,机器能进田干活,管理起来也方便多了,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以前我们这片地高低不平,灌溉也不方便,靠天吃饭,产量一直上不去。” 大坡村村民张大爷说,“现在不一样了,高标准农田建好后,机器能直接开到田里,浇水施肥都方便,产量自然就高了。”
“我们每天一台机器可以收7亩左右,半个月就可以全部收完。” 农机手周淇翔向记者介绍,机械化收割不仅效率高,还能减少稻谷损耗,让村民的收成更有保障。
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大坡村还积极引入农业新技术,推广优良水稻品种,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坡村专干袁春介绍:“我们邀请了农业专家到村里授课,从选种、育秧到田间管理,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种植。通过这些举措,村民们的种植技能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也跟着上来了。”
如今,大坡村的高标准农田不仅让水稻实现高产,更让村集体经济焕发了活力。接下来,村里计划继续扩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规模,探索更多 “农业 +” 的发展模式,让土地产出更多效益,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而大坡村的成功实践,也为周边村庄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带动更多乡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道路上收获丰硕成果。
通讯员:程钰惜
记者:赵蔚莎,黄廷芾
编辑: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