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以加班“论英雄”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强制下班”,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深入人心。当用人单位发现员工存在超负荷劳动的现象时,如果只是一味地以加班论英雄,用“谁熬得晚”丈量价值,却忽视科学管理和员工关怀,实则是一种短视思维和管理失职。[详细]
-
北大录取通知书容不得“璧有瑕”
录取通知书出错并不罕见,相比于一些高校录取通知书中出现的错别字,严格来说,北大录取通知书中的两处表述并非语病或差错,为什么会在网上引发如此关注?[详细]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背后是什么营销逻辑?
自从2020年“秋天第一杯奶茶”在社交媒体爆火后,每年立秋都成了“奶茶界的双十一”。我们不禁要问,“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为什么这么多年都热度不减?为什么我们的朋友圈里总有它一席之地?[详细]
-
“点翠大蟑螂”打开非遗传承更多可能
最近,一只以传统点翠工艺制作的大“蟑螂”在小红书等平台走红,这也让一家名为“闲月非遗手作”的小店走进更多人视野,店主月月甚至因此得名“大蟑螂老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碰撞,竟在这样看似“不搭”的组合中擦出火花,也照见了非遗传承的崭新可能。[详细]
-
“跑楼小孩”被叫停:孩子们需要怎样的劳动实践?
从法律的视角看,“跑楼小孩”代送外卖的劳动性质处于模糊地带。就有法律专家指出,外卖员以支付报酬形式让未成年人代送餐,属于从事营利性劳动,有可能构成变相雇佣童工,涉嫌违法。[详细]
-
立法明确男女厕位,期待女性外出不再“如厕难”!
城市公共厕所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比例应当提高到3∶2,人流集中的场所比例应当提高到2∶1……今年8月起,《甘肃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正式施行,其中对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也让甘肃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确公厕男女厕位比例的省份。[详细]
-
直播手术,技术之上更有仁心
这两天,湖南省人民医院医生尹新民及其团队的故事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为了让微创技术造福全球患者,7年来,尹新民团队向全球50多个国家的医生同行,免费直播复杂肝胆胰微创手术700多台。他坚信,“多一个人掌握微创技术,就少一个人开刀做大手术”。[详细]
-
“护卫式压车”实乃铤而走险
“护卫式压车”是危害自身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危险操作,不仅涉嫌违法犯罪,还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摩托车“压车”属于“故意妨碍其他车辆通行”,违反了“安全、畅通”的通行原则。[详细]
-
“异宠”岂能随意“宠”
8月4日,国家安全部发文提醒:“神奇动物”风险暗藏!当前,一些追求潮流、猎奇的宠物爱好者,掀起饲养“异宠”的热潮。但“异宠”交易、饲养、救治、弃养等行为潜藏安全风险,关乎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需加以重视。[详细]
-
从“高铁提示卡”读懂公共服务温度
“高铁提示卡”是公共服务持续升级的缩影,类似这样的细节,不仅传递温暖和正能量,更助力建构既充满温情又坚实有力的安全屏障。它告诉我们:好的服务,贵在理解和尊重;公共空间的安全感,也可以用柔性的方式构建。[详细]
-
共享车位,让静态资源在流动中增值
对于合肥来讲,“共享车位”一点也不陌生。截至今年3月,全市已有140多个停车场实行错时共享停车服务,共计可提供共享车位超2.4万个。不断“上新”,持续增加,没有最多,只有更多。“量的积累”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变化,而且直接反映在停车的便捷度上,这一点对于私家车主来讲是有感有得的。[详细]
-
机器人“读博”,我们应当如何期待?
“恭喜你成为上戏博士新生!”7月27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学霸01”走上台前,接过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颁发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戏剧与影视专业2025级博士新生。这是全国首位以“博士”身份入学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详细]
-
“未录取通知书”也是一堂人生课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放“未录取通知书”登上热搜。多名网友表示收到了该校邮寄的“未录取通知书”,内含校长的一封信,还有一个印着该校logo的小礼物。有网友留言:“不录取也发个告知函,真是有礼有节”,也有网友担心这会造成二次伤害:“空欢喜一场不如没有”。[详细]
-
年龄不是逾越规则的“挡箭牌”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规则,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不文明行为甚至是违法违规行为当事人,不论其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应当予以纠正和规范。[详细]
-
肥东版“六尺巷”带来的温情启示
近日,在合肥市肥东县撮镇老街,上演着一段邻里相敬相让的佳话——当地居民王东升、秦长凤夫妇,与回乡翻建老屋的夏同炎等叔伯弟兄家族因为互相谦让,在两栋房子中间让出了一米来宽的小巷道。被附近居民称为“三尺巷”、肥东版“六尺巷”。[详细]
-
“窝囊旅游”走红,“又怂又爽”也是一种选择!
坐电梯爬山登顶,在水深不足1米处躺平漂流,匀速下滑的摆拍式蹦极……最近,“窝囊旅游三件套”正以一种诙谐自嘲的方式迅速走红。它因大方拥抱“怂”的标签,在微小可控的刺激中寻求一份“爽”感,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详细]
-
展“科普之翼”扶摇“科学星空”
7月26日晚,伴着暑期清凉的夜风,数千名市民游客在合肥科学岛上度过了“奇妙一夜”。无论是激动人心的仿生机器狗互动、机器人格斗表演,还是充满艺术气息的光电粒子音乐会,这场“2025合肥科学之夜”赚足了人们的掌声和欢笑,让人们看到了合肥这座“科创之城”更柔软、更浪漫的表达方式。[详细]
-
城市日历,期待你我共同书写!
经常浏览合肥市人民政府网站的市民或许已经发现,网站首页右侧显眼处多了个“城市日历”按钮。点击日历上的具体日期,可以查看合肥当天有哪些活动。这是合肥市人民政府网近日正式上线的“城市日历”服务。[详细]
-
从“司机之家”看“温情合肥”
7月17日下午,在合肥绕城高速肥东服务区的“司机之家”,货车司机文贺冲了个热水澡后,大口地喝了几口免费供应的绿豆汤,伸手向“司机之家”负责人左阳告别,然后一身清爽地扎进7月的户外热浪里。[详细]
-
“轻装行”,我看行!
6月28日起,铁路部门在合肥南站等19座车站试点开展“轻装行”服务,为旅客提供“门到站”“站到门”同城行李搬运服务,旅客可通过线上预约办理,将有效减轻携带大件行李出行的负担。[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