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
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中国汽车设计界,外国人是狮子,由他们带头,中国设计师的绵羊们,才能释放自己的勇气和才华。没有“大牌”们坐镇,中国的狮子们习惯于睡觉。
"
英国人曾炫耀,鸦片战争4000名陆军和几十艘三桅战舰,就打败了4亿人口的大清。
今天,大阴帝国喝西北风去了,但在风起云涌的全球汽车业,设计流行风潮仍是“西风压倒东风”。
在中国,一边是中国设计团队快速增长,人数翻倍;另一边,中国车企的“海派设计师”引进潮,一浪高过一浪,主导中国汽车“面子工程”的还是外国大拿们。
我们当然不能保守的看问题。但实事求是讲,当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技术实现领跑,但汽车设计做为点石成金的灵魂问题,中国人眼下还是自己说了不算。
“钱学森之问”感慨,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顶尖的原创型人才?此问放在中国汽车设计行业,同样掷地有声。
中国设计师里没有“狮子”
汽车业是低迷的中国经济中最热闹的行业。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中国大概有上百家成规模的整车企业,保守估计,按照平均每家拥有100~150位核心设计师计算,总数约1.5万人,上限不超过3万人。
考虑到头部车企规模更大,实际数字接近上限,如果再加上供应链设计师,包括专业汽车设计公司、大型零部件供应商、自由职业者和小型工作室,广义上中国汽车设计师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可能接近15万人。
汽车设计师的定义非常细化,大致包括造型、内外饰、色彩、数字交互、用户体验、油泥模型等岗位。这几年行业爆发增长,设计师群体极速膨胀,在上海、北京、广州、长春、重庆等汽车重镇,设计人员的流动和增长速度飞快。
但即便如此,中国培养出来的汽车设计师,大多数都是“打酱油的”,因为中国车企设计团队的“领头羊”,基本是来自奔驰、宝马、劳斯等知名国外品牌的“洋教头”。
这两年,“海派设计师”登陆中国越发积极。简单举几个例子:
约瑟夫•卡班是原大众集团设计总监、布加迪威龙原创设计师,今年加盟上汽,荣威和MG新一代车型由他主导;
史蒂芬•西拉夫原宾利设计总监,是吉利极氪的设计负责人,最近极氪9X大火,后面有他的手笔;
胡安马•洛佩斯是原法拉利、兰博基尼设计师,去年加入小鹏汽车,你大概明白小鹏越来越好看的理由了;
沃尔夫冈•艾格就不用说了,比亚迪全系车型,都是这位前德国奥迪设计师的试验场,最近仰望U8 L看的人心惊,是这位德国高手在拿捏中国富人的心理;
本杰明•鲍姆是原路虎、保时捷设计师,最重要的作品是保时捷911和992,他加入理想汽车带来了全新设计语言,最近“三合一”的理想i8有他的功劳;
……太多了,数不过来!当然还有红旗的御用设计师贾尔斯•泰勒,之前是玩转劳斯莱斯的,新央企新长安的设计总监是克劳斯•齐乔拉,他在大众设计过甲壳虫、ID系列、奥迪E-tron等。
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在中国汽车设计界,外国人都是狮子,由他们带头,中国设计师的绵羊们,才能释放自己的勇气和才华。没有这些“大牌”们坐镇当头牌,也许就像拿破仑所说的,中国的狮子们习惯于睡觉。
据说,“洋教头”们的年薪一般“超500万”,抵得上几十个本土资深设计师,在决策流程上中国团队修改车灯角度的权限都不一定有,关键环节基本是“跟班和学徒”角色。
这么说太悲观了?其实,上汽的邵景峰、广汽的张帆、吉利的陈政,都是相当有实力的中国设计师带头人,只不过在数量庞大的中国设计师群体中,这样的“狮子”太少了。
中国车的三字箴言:“抄、土、过”
虽然缺少狮子,但天下形势汇聚之所在,中国汽车设计的生态圈还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位长期观察中国汽车业的“行尊”级人士,用三个字评价这些年中国设计的光辉成就:抄、土、过。
抄,就是抄袭的抄,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虽说汽车设计本来就差别细微,四个轮子抬一个铁皮盒子,空间大小、尺寸、造型,即便新能源时代了,变化还是有限的。
所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很正常,汽车流行风潮,无非是圆润和方正之间的平衡,流线和棱角之间的取舍,繁复和简静之间的把控。每个时代,都有它们热衷的趣味和爱好。
但像“保时米”、“法拉米”这种致敬体泛滥的氛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真正赢得了粉丝追捧的“抄”,确实是最近两年才流行起来的,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有人认为“抄”扼杀了中国汽车想象力,也有人说这样的“抄”不稀奇,反而让中国设计师们“获得了解放”,因为既然用户不嫌弃,那就比一比“看谁抄的象”嘛,原创又不能当饭吃。
土,就是土气的土。“土味审美”流行,某销量TOP 3国产MPV,车头像镀铬牙套,侧身似膨胀面包,被嘲讽为“移动的婚庆沙发”。而多数10万级家轿,常年沿用十五年前丰田油腻男的比例,圆润如“老干部保温杯”,稳重得催人入睡。
不过,这些土冒泡的设计,在当下新能源车大扩张局面下,有所改观了。需要警惕的是,一些车型一旦上量,就开始“土”的不知所措,某迪、某利、某瑞的大单品设计,中规中矩、圆不溜球,缺少性格,中庸到了让人睡不醒。他们会说,这没办法呀,卖得好呢,用户喜欢庸俗的面孔。
过,就是过度设计。某新势力“星际战舰”一样的轿跑车型,车灯锋利如刀,座舱射灯乱舞,上市之后确实回头率超高,对得起人家的超高售价,好多人还以为飞碟降临人间了呢!可惜公司很快玩完了。
还有一个新品牌,崇尚“反人类”设计,最早提出了“汽车机器人”概念而且量产了,那车的流线造型非常可以,超宽车体就像游泳池,特别感人,里面的智能体早就把理想“硅基家人”概念落地了……可惜也玩完了。
过则为害,这句中国老话不是瞎说的。中国汽车设计如果走极端、玩概念、耍流量,最后倒霉的是小白鼠用户们,当然长期看,必危害整个行业。但是,抄、土、过,可能是躲不过去的必经阶段。
为什么?中国汽车设计的失衡和乱象,核心在于时代变化太快了。用崔健《时代的晚上》来表达就是:“情况太复杂了,现实太残酷了,行动太缓慢了,意识太落后了……谁知道忍受的极限到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反权威、反中心、反专业主义的时代,即便竖子成名,似乎情有可原。
为什么非要让老外掌勺?
任何乱象背后都有必然。中国车必须让老外掌勺,背后底层逻辑是什么?
一个是决策层“借壳生蛋”心态。当下,中国车企决策者,要么技术出身,要么管理出身,他们大概迷信“洋掌勺更稳”。为啥?请外国大师,失败了是水土不服;用本土新人,砸了就是用人失察。很多时候,请外脑是“安全盾”,更是“免责牌”。
第二个,是汽车圈的教育困局。行业流行Alias+VRED虚拟设计了,课堂上还在讲油泥模型制作;当下最紧急的需求是把敦煌色系CMF转化,但老师们精通的仅是西方美术史;汽车智能座舱HMI设计迭代好几个版本了,学校还在学“镀铬越多越豪华”那套……
第三个,症结在骨子里缺少文化自信。当下的中国汽车业是搞合资起家的,自主品牌就算风生水起,内心深处仍存在文化转译的“夹生饭”,消化不良。
我们请意大利设计师把青花瓷印在座椅上,让法国艺术家在中控台描个水墨山水。但这只是文化贴纸、哲学装修,五千年的智慧只能被压缩成淘宝9.9包邮的“国潮符号”?
如果能给中国本土设计师“尚方宝剑”,不信他们只能跑龙套。红旗轿车设计团队,主导团队都是中国年轻人,把故宫中轴线压进H9格栅,让国产车卖出35万均价,证明中国人能定义自己的豪华。
同样,别再让敦煌色卡只活在PPT里,仰望U8或者U9可否用柚木纹路复刻山水画?蔚来ET5T车漆工艺能否复刻宋代汝瓷柔美的天青色?理想i8能否让大车厢和小桌板变成“移动书院”?
十几万中国设计师抵不过几个老外?怎么可能?中国设计,经历过汉唐的雄浑、宋元的空灵、明清的雅致,一路走来,从未失去定义美的能力。
今天,是时候对外国老师们说谢谢了!中国汽车的风格与画卷,应该由中国人自己去挥毫与创造。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