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是萤火,也是山上的太阳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青年说⑥

来源:红网 作者:温德梅 编辑:陈晓丹 2025-08-15 11:20:5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抗战烽烟,血火淬炼。为赓续不灭的精神,红网时刻新闻特别策划“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青年说”,以青年视角凝视山河浩气,从历史坐标中汲取智慧,激荡新时代的深沉回响。

二套口当年.jpg

黄梅县少年抗日先锋队奇袭日军二套口机场。资料图

□温德梅(广西师范大学)

万里山河浩荡,黄梅戏声又起。

湖北省黄梅县,那片土地不止长出了黄梅戏,还有抗战的英勇血脉扎根蔓延。又一年八月十五日,距日军投降已有八十载。一曲黄梅戏剧目《太阳山上》,述出一段悲壮历史,遥祭万千先烈英魂。

“危险!危险!

大炮喷烈焰——

危险!危险 !

飞机头上悬——”

1938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中共黄梅县委将袭击二套口日军机场的任务,下达到黄梅县少年抗日先锋队。这是这支队伍成立后的首次战斗,任务艰巨,困难重重。

当初,日军为了建造这座机场,占良田、拆民房、杀百姓……它的存在,如鲠在喉。蒋永孚作为黄梅县少年抗日先锋队队长,为确保行动万无一失,必须制定严密的计划,势必要炸毁这座吞噬黄梅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坟墓。

黄梅县少年抗日先锋队刚成立不久,没有实战经验,且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意味着只能奇袭,不能强攻。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人总是为了理想孤注一掷、奋不顾身。

是夜,蒋永孚率领15名队员潜入二套日军机场,准备以汽油焚毁油库战机。他们小心避开密布的电网,迅速点燃了飞机和油库。一时,火借风势,整个机场火海一片,日军仓皇逃亡……

那天,清晨微风迎接我们年轻的战士凯旋。

中共桐庐县委书记鲁生烈士(蒋).jpg

蒋永孚(又名鲁生)烈士。资料图

“山风呼啸空荡荡,

硝烟散尽你们人在何方——”

1941年初,日寇对桐庐进行大“扫荡”。蒋永孚带领特务排的部分同志,与日军鏖战至次日拂晓,大部分同志已转入新阵地。硝烟滚滚,蒋永孚身负重伤,他知道自己的退路已断。

但是热血,难凉!难凉!

他丢掉手枪撞针,高喊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向日军冲去,最终壮烈牺牲。

“太阳山上往下望,

刹那间生死隔阴阳,

站在山顶回忆过往——”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在二套口奇袭的黄梅少年,在蒋永孚身后,还有无数先烈为革命前赴后继,他们出奇制胜、英勇破局;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国家和人民。黄沙埋骨,无问归期。他们是点点萤火,汇聚成河,却如太阳般闪耀,照得暗夜彻明。

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不同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青年人参与。当代青年常常身陷“内卷”泥沼,难以挣脱。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似乎每条路都人满为患,大家挤着肩,贴着背,举步维艰。面对如此困境,如何破局?要引前人经验,要讲究策略。如二套口机场奇袭,亦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都给予了我们深刻的思想借鉴——与其全面进攻,不如逐个突破。青年当勇于探索、勇于尝试,先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再如“牛刀子剜心”般深耕发展,精准突围。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但行则将至。我们都是萤火,但此刻,我们也是山上的太阳。

你问这是为了什么?

“为了泱泱中华不再受劫难,

为了天下百姓不再遭祸殃,

为了中国人活出个人模样,

为了中国人从此可以挺脊梁!”

来源:红网

作者:温德梅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nograb/646942/59/152027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