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宣讲,联起清华-附中纽带——西工大附中2024届清华学子“清韵流光”返校宣讲
2025-01-2310:00:17来源:北青网
2025年1月18日,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的千人大礼堂热闹非凡——大约30名2024年毕业于附中,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大一新生们组成的“水木西辉”情系母校实践支队正开展返校宣讲活动。
这次宣讲活动是清华大学“情系母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情系母校”活动是由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与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服务总队承办的大型志愿活动。该活动以“服务同学、回报母校、锻炼自我、展示清华”为主旨,鼓励在校同学组队返回高中母校开展活动,与学弟学妹们沟通交流,帮助学弟学妹们成长,用实际的行动感恩高中母校。
准备工作
本次宣讲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宣讲的资金需要拉投资来筹措,时间地点需要多方协商来确定,宣讲时要用到的文创产品等无聊需要尽早设计和联系厂家印刷、制作……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要全部由这些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而其中的许多,其实都是支队成员们人生中的的“第一次”。
从2024年10月开始,成员们策划、编写、排版,最终印刷了上千本70页厚共计几万字的全彩宣讲册;设计、制作了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产品、海报、抽奖券;通过公众号、宣讲群等线上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在活动开始前一周提前回到高中,在校园内张贴海报,进入班级分发物料、宣传宣讲。
活动过程
宣讲会共分五个部分:学科经验分享、强基计划讲解、重点话题杂谈、清华专业介绍、校园生活介绍,内容覆盖全面,紧扣时代发展和政策变化、贴近高中生真实问题与现实困境,同时通过穿插的抽奖、知识竞猜等环节调节现场气氛,让听众在欢笑中更多的了解清华这座百年高校。
一、平稳过渡新高考 从容应变新形势
学科分享环节,五名成员以每科五分钟的时间,分别上台就学科的考察特点、备考方式、学习心法等进行分享。与此同时,2025年是陕西省参加新高考的开局之年,附中25届的学生们更是附中在新时代、新战场上的排头兵,面临着新高考经验不足的现实情况。支队成员们作为最后一届老高考学生,同样对新高考下的学科知识、高考考情缺少了解。面对这一矛盾,分享相关内容的成员利用清华大学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深入采访大学身边毕业于新高考地区的优秀同学,了解新老高考的不同之处,学习针对新高考的学科学习方法,结合自身理解进行整理归纳,将外省的新高考经验带到宣讲会上。
例如,负责生物分享的占临启同学讲到,“新高考生物实现了从考察知识到考察思维的转变”,强调“情境题、实验题的重要性大幅提高”“遗传题等‘硬骨头’难度增加”等特点,并针对听课、做题给出“讲课听重点,讲题听思路”“拿出整块时间、总结通法、寻找‘安全感’”等具体的方法指导。
最后,宣讲成员还通过现场答疑形式,针对学弟学妹就学科兴趣、选科方向、学习瓶颈等话题提出的具体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方法。
二、强基为翼 逐梦九天
第二部分是清华大学文理科强基计划的相关介绍。强基计划是近年开始实施的特殊类型招生项目,清华大学强基计划为选拔和培养有志于投身基础学科研究、有创新潜力的优秀人才而设立,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新生通过强基计划进入清华。
该部分内容围绕“强基是什么”“强基考什么”“如何备考”三个问题展开。赵恒远同学向学弟学妹们介绍了理科强基“本博贯通”“高保研”“双学位培养”等优势,建议学弟学妹通过接触竞赛、练习表达、关注时事等方法进行强基备考。冯琼同学详细剖析三年的强基学习历程,拆解清华大学文科强基专业设置、考试流程和相关活动安排。全面细致的讲解让学弟学妹走出认为强基计划“专业差、前景窄”的误区,意识到强基计划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前准备强基计划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巧管时间 稳调心态
针对支队成员过去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和其他活动开展过程中学弟学妹反应的重点问题,在第三部分,本次宣讲选择了“时间管理”“心态调节”两个内容进行分享
负责时间管理部分的吴瑞涛同学,客观讲述自身经历,展现了老师口中的“清华学长/学姐”的真实一面,继而引出对“让每分每秒都高效”的传统观念的反思,从具有实操性的角度,引导学弟学妹利用“抓大放小”“目标拆分”“番茄工作法”等思想,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时间安排。对于心态调节,申夏宜同学也结合自身竞赛回归学习高考的经历,给出了“关注问题,而非名次本身”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方法,鼓励学弟学妹正视难关、直面挫折
四、书院启智 学堂塑才
在专业分享话题上,支队成员注意到往年宣讲只讲解热门专业,只讲解自身所在专业的局限性,结合清华大学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时代风向,将专业介绍分为“强基书院”“新书院”“学堂班”三个内容进行讲解。
前两个内容聚焦清华特色书院制:2020年,清华大学成立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5个书院作为强基书院。此后,聚焦急需紧缺人才和关键领域,学校先后又成立求真、为先、秀钟、笃实、至善书院,以此探索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负责相关内容的王俊哲、顾子昕同学,从住宿制、跨学科课程体系、导师制度、书院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介绍,重点讲解了全新专业“交叉工程”、新政策“大一上学期绩点不计总绩点”和大量特色书院活动,突出了书院制改革“广交叉”、“导师制”、“多元评价”、“个性发展”等特点。最后是学堂计划(学堂班)的相关介绍。作为清华大学教育改革的特色项目之一,“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陈浩充同学按照学堂班的定位、教学内容、入选考核要点的顺序进行了简要的讲解。
该部分内容不仅让“行健”“秀钟”“钱班”等一个个陌生的名词变得熟悉,更让听众意识到在清华的平台上,专业的选择不局限于传统的“大类”“学院”,还有更多维度可以探索。
五、活力校园 青春正剧
宣讲最后一部分是杨仕稹与王颢宸同学带来的情景剧,他们扮演新入学的学生和清华的学长,用诙谐幽默的表演让学弟学妹们更好地了解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教学楼到食堂,从体育馆到宿舍,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风景,都在一句句台词、一阵阵笑声中深入人心。。
总结
“站在台上,看着台下几百位学弟学妹的双眼,我能从他们的目光中读出专注、读出向往,因为曾经,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一位支队成员如是分享到。
情系母校的薪火,已经在附中人手中传递了十余年,每年此刻,演讲者在变、观众在变,而始终不变的,是一颗颗炽热的回馈母校的心、是一个个期待仰慕的眼神。作为演讲者的支队成员们,无从知晓一场宣讲能为听众带来多少实质上的改变,然而他们知晓,在那成百上千的目光中,总会有那么一部分,将在明年带着和他们同样的心情,重新登上这个舞台
王俊哲同学做强基书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