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衡水博物馆社会实践感想(三)



回望历史,着眼当下,展望未来

高二2级部773班 冯浩

今天参观了衡水博物馆后,感触良多。传说大禹治水后,划天下为九州,以冀州为首;并铸有九鼎,又独以之为圆鼎,以示九部之首。今日参观后,真不愧为“衡水春秋,风物衡存”!

回望历史,衡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风云际会!北朝冯太后推动的北魏改革告诉您衡水的敢于进取;北齐时的兰陵王让您知道衡水的人杰地灵;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阐道醇儒展示了衡水这个大儒之乡,人才辈出,胡宗熙潜心于山水书画,被齐白石评为“北方书画宗师”让人知道了衡水的风景秀丽……

着眼当下,衡水让人感到红色信仰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衡水创造了“两个第一”: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抗战时期出现了诸如李大钊,弓凤洲等的仁人志士;土改后,耿长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农村合作社,被毛泽东誉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衡水人民用行动告诉人们红色信仰的力量。

展望未来,衡水定让你感受到别样的风景。这里有古代的初代玻璃制品;龙九子之一的齿虎雕像,有着王侯级别的在铜缕玉衣;有享誉世界的唐三彩(入窟一色,出家万彩);更有中华老字号“全聚德烤鸭”与“曹记驴肉”;有着现代化的奥体中心与武术馆、博物馆;京津冀高速向您诉说水城的未来,这样一座奋进中的水城让人怦然心动!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新时代的我们,更应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高二2级部781班 魏祯然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物馆是保护与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今天,学校组织师生游览衡水博物馆。衡水博物馆,位于滏阳河畔衡水文化艺术中心区域,建筑、展陈面积宏大,馆内文物1400余件,含蕴河湖钟灵毓秀,汇聚千年天宝物华,彰显儒乡古意雅韵。

我们跟随讲解员来到了序厅,厅中央摆设着九州之首冀州鼎,鼎后有一面浮雕,雕上刻着衡水32位优秀的历史人物。一楼的主题为“衡水春秋,风物衡存”。其分别展现了衡水历史上3个辉煌时期:先秦两汉、北朝至元,明清民国。有一级文物黑石豆形器、四面佛造像塔等,以数字化、情景化等方式展出。在2号区域中陈设着镇馆之宝邢窟白釉剔花凤首皮囊式壶,以精美高超的工艺、出土的完整度出名,光泽平整、白里透青,曾代表衡水参加“国家博物展”。

负一层有“红色血脉、信念传承”、“大儒之乡、英才辈出”、“古韵传承、匠心闪耀”、“水韵千年、灵动湖城”四大版快。我们可以看到布满锈迹的革命者用的武器、董仲舒家谱、匠心制作的衡水内画、武强木版年画、衡水老白干等。感悟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德”的衡水人民的热情、智慧。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要保护好、管理好、传承好文物,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衡湖圣贤香

高二2级部767班 季桐郯

初入十月,微风轻拂。在这个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上,我有幸参观了衡水博物馆。

步入序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九州之首——冀州鼎。在其身后,便是衡水三十二位人杰画壁,张载抚琴,高适远眺,足以凸显其人杰地灵。在这五千五百余平方米的展厅中,我们与历史对话,贯穿古令长河。从史前先民的依水而生,到先秦两汉的史书昭彰,再至北朝与元的融合统一,乃至明清民国的三度辉煌。无论是兰陵王高长公的雄姿讽爽,还是董仲舒儒士的圣贤之道,都彰显着衡水文明的源远流长。大儒之乡,英才辈出;红色血脉,信念传承。不负第一个党支部和第一个中央县委的发源地,在全国抗战打响衡湖爱国的枪响。古韵尚存,匠心闪耀。衡水老白干的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令全国乃至世界赞赏;武强木板年画,一彩一墨中的封藏着历史的记忆。水韵千年,灵动湖城。在衡水湖畔,青头潜鸭成群结队地沐浴在大自然的美好之中,安济桥的桥头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回忆。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吾辈青年当以史为镜,不负这繁华盛地,于激扬青春中放飞梦想,勇做未来的桥梁。